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2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血」條。
水鳥聚在一起吃東西的聲音。同「唼」。《玉篇.口部》:「喋,鴨食也。亦作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踏血而行。喻殺人眾多,血流滿地。《史記.卷一○.孝文本紀》:「今已誅諸呂,新血京師,以此迎大王為名,實不可信。」也作「喋血」、「蹀血」。
2.古代結盟時,以牲血塗於口,用以表示昭信。《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始與高帝血盟,諸君不在邪?」也稱為「唼血」、「歃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形容魚類或水鳥的吃食聲。宋.沈遼〈德相送荊公三詩用元韻戲為之〉詩:「所居養鵝雁,菰蒲觀喋。」也作「唼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唼喋」、「喋」等條。
歃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盟誓時,用牲血塗在嘴邊,表示守信不悔。《穀梁傳.莊公二十七年》:「衣裳之會十有一,未嘗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淮南子.齊俗》:「故胡人彈骨,越人契臂,中國歃血也,所由各異,其於信一也。」也稱為「血」、「唼血」。
唼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形容水鳥或魚類吃食的聲音。《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唼喋菁藻,咀嚼菱藕。」也作「喋」。
唼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盟誓時,以牲血塗口表示守信。《漢書.卷四○.王陵傳》:「始與高帝唼血而盟,諸君不在邪?」也稱為「血」、「歃血」。
:::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