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9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啞劇;默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劇名詞。不使用言語或歌曲,只有以簡單的音樂做背景,是完全以動作呈現的舞臺秀,這個專有名詞相當於拉丁語的「Saltatio」、或希臘的「Orchesis」及現代舞台劇;不同於使用說話的希臘與羅馬「笑鬧劇」(mine)形成鮮明的對比。因為使用音樂能提供加強旋律的重要性、或情緒的形式,相較於現代戲劇只使用語言,人們故而移情於使用獨唱、合唱及管絃樂的神劇,爾後歌劇。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沉靜無聲或不出聲。如:「默讀」、「默念」、「默默無語」。
內心認可或允許卻不表現出來。如:「默許」、「默認」。
憑記憶寫出。如:「默寫」、「默書」。
幽默:言行風趣。如:「適時的幽默可以調劑身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十分、猛烈。如:「劇痛」、「劇烈」、「劇毒」、「劇寒」、「劇暑」。
戲。如:「話劇」、「劇情」、「喜劇」、「悲劇」、「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帶不能發聲而失去語言的功能。如:「啞巴」、「聾啞」。
發音低沉而不圓潤。如:「沙啞」、「喉嚨喊啞了。」
不說話,沒有聲音的。如:「啞鈴」、「啞劇」。
啞然:A>形容寂靜。如:「啞然無聲」。B>形容笑聲。如:「啞然失笑」。
形容烏鴉之類的叫聲。如:「啞啞」。
形容小兒學說話的聲音。如:「嘔啞」。
啞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起源於西元前五世紀南義大利的一種小型喜劇。多取材日常生活,有歌舞、對話、誇張的模仿動作,其中部分演變成今之啞劇。
2.一種不用言語,只用動作、姿態來表達劇情的戲劇。也稱為「默劇」。
默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賴手勢、身體動作、面部表情而不用唱白的戲劇。也稱為「啞劇」。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