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嗟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嘆息。《三國演義》第二三回:「劉表聞衡死,亦嗟呀不已,令葬於鸚鵡洲邊。」
2.比喻苦難。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三折:「摧林木,狂風亂刮。我這裡耽煩惱,受嗟呀,走的來力盡筋乏。」
3.擬聲詞。形容槳櫓聲。元.馬致遠〈新水令.四時湖水鏡無瑕套.山石榴〉曲:「櫓搖搖,聲嗟呀,繁華一夢天來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表示感傷、哀痛的語氣。唐.韓愈〈祭田橫墓文〉:「死者不復生,嗟余去此其從誰!」唐.張籍〈西州〉詩:「嗟我五陵間,農者罷耘耕。」
2.表示讚美的語氣。《史記.卷五七.絳侯周勃世家》:「嗟乎!此真將軍矣!」
3.招呼聲。《書經.費誓》:「公曰:『嗟!人無譁,聽命。』」《禮記.檀弓》:「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
發語詞,無義。漢.張衡〈西京賦〉:「群窈窕之華麗,嗟內顧之所觀。」
參見「咄嗟」條。
(一)之又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狀聲詞。形容開門或叫喊聲。如:「洞門呀的一聲打開了。」、「小鳥兒呀呀的叫,可能肚子餓了。」
表示感嘆或驚訝的語氣。如:「呀!完蛋了!」、「呀!真是悲慘。」、「呀!下大雨了。」、「呀!我忘了把門關上了。」
助詞:A>表示驚嘆的語氣。如:「媽呀!」、「真的呀!」、「好險呀!」、「這瓜真甜呀!」B>表示疑問。如:「你還要去呀?」、「這是什麼東西呀?」C>表示肯定。如:「是呀!」、「對呀!」、「沒錯呀!」
倒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反而。《西遊記》第二五回:「行者道:『且休報怨,打便先打我。你又不曾喫打,倒轉嗟呀怎的?』」
折柳攀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柳、花,比喻女性。「折柳攀花」指男子狎妓尋歡的放蕩行為。元.周德清〈蟾宮曲.倚篷窗無語嗟呀〉曲:「茶也無多,醋也無多,七件事尚且艱難,怎生教我折柳攀花?」也作「攀花折柳」。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