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8.95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嗟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嗟傷哀悼。《文選.潘岳.楊荊州誄》:「聖王嗟悼,寵贈衾襚。」《紅樓夢》第一回:「一日正當嗟悼之際,俄見一僧一道遠遠而來,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表示感傷、哀痛的語氣。唐.韓愈〈祭田橫墓文〉:「死者不復生,嗟余去此其從誰!」唐.張籍〈西州〉詩:「嗟我五陵間,農者罷耘耕。」
2.表示讚美的語氣。《史記.卷五七.絳侯周勃世家》:「嗟乎!此真將軍矣!」
3.招呼聲。《書經.費誓》:「公曰:『嗟!人無譁,聽命。』」《禮記.檀弓》:「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
發語詞,無義。漢.張衡〈西京賦〉:「群窈窕之華麗,嗟內顧之所觀。」
參見「咄嗟」條。
(一)之又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憐惜、惋惜。如:「惋悼」、「嗟悼」。
蘭亭集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作者王羲之(約321-379),字逸少,東晉琅琊臨沂人。他的家族是晉代屈指可數的豪門大士族。他的祖父王正為尚書郎。他的父親王曠為淮南太守,曾倡議晉室渡江,於江左稱制,建立東晉王朝。王羲之的伯父王導更是名聞於世,是東晉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東晉的軍事統帥。...
蘭亭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至誠高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的品格節操非常高貴。《魏書.卷八四.儒林傳.徐遵明傳》:「至誠高節,堙沒無聞,朝野人士,相與嗟悼。」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