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2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噤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切齒含怒的樣子。《北史.卷五三.彭樂傳》:「舉刀將下者三,噤齘良久,乃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閉嘴不作聲。如:「噤若寒蟬」、「噤口不語」。《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復言也。」
因受驚或受寒而身體顫抖的現象。如:「凍噤」、「打了個寒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下牙齒互相摩擦。《說文解字.齒部》:「齘,齒相切也。」清.段玉裁.注:「謂上下齒緊相摩切也。」
參差不密合。《周禮.冬官考工記.函人》:「舉而視之,欲其豐也;衣之,欲其無齘也。」唐.賈公彥.疏:「釋曰:『人之齒齘前卻不齊,札葉參差與齒齘相似,故以齘為喻。』」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