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囂張     
瀏覽人次:7763 收藏人次:1203688
放肆傲慢。如:「他一得志,便氣燄囂張。」
氣焰囂張     
瀏覽人次:2953 收藏人次:453588
形容人傲氣極盛,肆意欺陵別人。如:「你這番話義正詞嚴,把一向氣焰囂張的他,說得啞口無言。」
    
瀏覽人次:26935 收藏人次:10201695
拉開、展開。如:「張弓」、「張開」、「張口」。
擴大、誇大。如:「張揚」、「誇張」、「擴張」、「虛張聲勢」、「明目張膽」。
慌忙不知所措的樣子。如:「慌張」、「張皇失措」。
看、望。如:「東張西望」。
想法、主意。如:「主張」。
開張:商店開始營業。如:「開張大吉」。
量詞:A>用於計算某些可開張物體的單位。如:「一張嘴」、「兩張弓」。B>用於計算平面物品的單位。如:「一張紙」、「兩張桌子」、「三張薄餅」。
姓。
    
瀏覽人次:7614 收藏人次:1466538
放肆。如:「囂張」。唐.柳宗元〈憎王孫文.序〉:「王孫之德躁以囂,勃諍號呶。」
甚囂塵上     
瀏覽人次:24728 收藏人次:1862097
喧譁嘈雜,塵沙飛揚。語本《左傳.成公十六年》:「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曰:將發命也,甚囂且塵上矣。」今多用為傳聞四起,議論紛紛的意思。如:「近日官商勾結的消息甚囂塵上。」亦可指極為猖狂、囂張之意。如:「當前社會關說之風甚囂塵上。」
喧賓奪主     
瀏覽人次:21261 收藏人次:1872774
「喧賓奪主」原作「喧客奪主」,意思是主人邀客前來,客人卻喧鬧囂張到反客為主。在趙翼的《廿二史劄記》中使用了這句成語。清代文人趙翼長於史學,曾著《廿二史劄記》一書,討論二十二部歷代正史的編纂方式及其優缺點,並考訂修正重要史事。在講到南朝時的《宋書》、《齊書》時,介紹這二本史書有帶敘法,即是在為某人立傳時,如講到與此人有關的另一人,會在下文帶出這人的生平事蹟。如在劉道規的傳記裡,講到他在攻打徐道覆時,以劉遵為將,因而贏得勝利。下面就接著簡述劉遵這個人的生平,講完後再重回劉道規的事,這就是所謂的帶敘法。這種方法是有好處的,因為如果每個人都要寫傳記的話,實在寫不勝寫,但有些人有事蹟可說,不寫可惜。這樣...
跋扈     
瀏覽人次:14733 收藏人次:1523249
形容人態度傲慢無禮,舉動粗暴強橫。如:「軍閥囂張跋扈,百姓苦不堪言!」《三國演義》第二二回:「操遂承資跋扈,恣行凶忒,割剝元元,殘賢害善。」
    
瀏覽人次:14327 收藏人次:3841945
2.比喻氣勢、威勢。如:「氣焰逼人」、「敵焰囂張」。
目不識丁     
瀏覽人次:13823 收藏人次:913391
,張弘靖想改善當地的民風,便毀壞安祿山的墳墓,此舉更引起當地人民的反感。他的兩個從官韋雍、張宗厚行為囂張跋扈,常吃喝玩樂直到深夜,喝醉酒還要大隊人馬護送他們回家,燭火照得整條街通亮。看到不滿意的事就亂罵大叫,還對士兵說:「現在天下太平,你們會拉弓射箭有什麼用?還不如去認識一個『丁』字來得有用!」因為「丁」字是很容易認識的字,如果連「丁」字都不認識,那就接近文盲了。所以這句話不但誇讚了自己,也取笑了長於武藝的兵士。使得士兵們相當地氣憤,對他們深惡痛絕。後來「目不識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
論語     
瀏覽人次:9565 收藏人次:196987
遜,遠之則怨。」是提醒君主或上位者對其寵幸之女子與小人應謹慎待之,這些下位者若得以過度親近上位者則會囂張逾越(不遜);反之,若不得寵幸則散佈流言怨懟(怨)。 參考文獻  :en:Theodore de Bary|Theodore de Bary (ed.), Sources of Chinese Tradition (Vol. 1),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9 金穀治譯注《論語》,岩波文庫,1999年 ISBN 4-00-332021-2 楊伯峻,《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