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4.18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四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時荀勗作新簿,將群書分類為四部:甲部,記六藝、小學;乙部為古諸子家、近世子家、兵書、兵家、術數;丙部有史記、舊事、皇覽簿、雜事;丁部有詩賦、圖讚、汲冢書。見《隋書.卷三二.經籍志一》。唐玄宗於兩都各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為次,列經、史、子、集四庫。見《舊唐書.卷四六.經籍志上》。後分類群書多沿唐例,以經、史、子、集為四部
四部分類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部分類法是中國圖書分類法中最常用的一種,一般簡稱之為四分法。四分法最早出現在曹魏時代,〔隋書經籍志〕的序文中說:「魏祕書郎鄭默始制〔中經〕,祕書監荀勗又因〔中經〕更著〔新簿〕,分為四部,總括群書。」這兩部書目都已失傳,但據〔隋書經籍志〕序文記載,它們是分作甲、乙、丙、丁四部,甲部載六藝及小學;乙部載古諸子家、近世子家、兵書、兵家、術數;丙部載史記、舊事、皇覽簿、雜事;丁部載詩賦、圖讚、汲冢書。可見當時的四分法並不嚴謹,所以只能用甲、乙、丙、丁稱之,而不能確實為各部命名;而且內容雜錯,若勉強以後代的四分法觀念來看,它們的順序大致上是經、子、史、集。這是四分法的第一步發展。
  到...
四部叢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部叢刊初編〕印於民國8年(1919),其所輯之經史子集書籍,都是商務印書館張元濟精挑細選,親自校定,整理付印的,全部叢書共收321種,都8,571卷,分4類,計經部25種;史部20種;子部61種;集部215種。
  全書影印線裝共2,113冊。本叢刊的特色在於版本,涵蓋宋元明清之精品,其中影宋本45種,翻宋本22種,影宋寫本20種,校宋本1種;金本2種;元本19種,翻元本2種,影元寫本6種;明本118種,明活字本9種,明鈔本7種,校明本1種;清刊精印本37種,聚珍本6種,其他精鈔校本20種;日本精刊4種;高麗精刊2種。至於圖書的來源,多至30餘處,除商務印書館私藏之涵芬樓書籍...
四部正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部正譌〕,3卷,明胡應麟(1551-1602)撰。胡氏素有考訂之癖,懼怕偽書將遺誤後學,故以客觀的態度,參考前人的辨偽成果,擷取、遠紹〔漢志〕、〔柳宗元文集〕、〔直齋書錄解題〕、〔黃氏日抄〕,近承〔諸子辨〕、〔丹鉛總錄〕、〔叢錄〕等書,加以分析、歸納,並佐以個人創見,在36歲時完成〔四部正譌〕一書,建立起他的辨偽學。
  他認為偽書的分布,以子書最多,經、史、集三部書依次減少。依偽書的成分而言,偽書有8類:全偽、真錯以偽、偽錯以真,真偽錯者、真偽疑者、其名偽而書非偽、其出晚而其書非偽。
  胡氏又根據偽書的產生原因、偽作的動機、後人對偽書的了解等方面,在〔四部正譌〕...
四部備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乾隆時所修〔四庫全書〕,收書3,457種,然除輯自〔永樂大典〕之134種,以木活字印行為〔武英殿聚珍版叢書〕外,多未印行。且收書既較多,而乾嘉以降清學盛時著述又未收入。光緒初張之洞撰〔書目答問〕,選書約2,000種,民國18年(1929),范希曾補正,又增約2種,皆能反映當時的學術成果及需要。〔四部叢刊〕及〔四部備要〕即在此時先後問世。
  〔叢刊〕選書,四部要籍,分配勻稱。正史則另印為百衲本〔二十四史〕,印刷則據古本縮影,以存其真。
  〔備要〕編印稍後,勢必有所分別:
  經部以〔十三經〕為主,凡收漢至唐古注,唐宋人注疏,清人新疏,共3組。又朱熹〔四書集...
〔群書四部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書四部錄〕200卷,唐元行冲(653-729)撰。行冲本名澹,後以字顯,河南人。少孤,育於外家。及長,博學,尤通故訓。舉進士,累遷通事舍人,為宰相狄仁傑所器重。開元中歷國子祭酒、弘文館學士,17年卒,年77。
  開元3年(西元715年),玄宗命祕書監馬懷素、散騎常侍褚無量整理內府藏書,並徵訪校錄。懷素原打算仿王儉〔七志〕來編目,然事未就,而懷素、無量先後卒。7年,玄宗命元行沖代理其職。9年11月,行沖率同學者韋述、殷踐猷、毋煚等將祕監藏書編了一部目錄,名曰〔群書四部錄〕,一共著錄了82,384卷,包括唐以前人的舊著53,915卷,唐代學者的著作28,469卷。
 ...
晉元帝四部書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元帝四部書目〕,晉李充撰。充字弘度,湖北江夏人。善楷書,深得鍾絲、索靖書法的精髓。曾任王導的記室參軍,遷著作郎。時當惠懷亂後,內府藏書迭遭損毀,元帝東遷江左,隨運的書,已不甚多,元帝命充予以整理。充取荀勗〔中經新簿〕舊目核對現藏,已經十不存一,僅餘3,014卷,經整理編為〔晉元帝四部書目〕。此目係沿荀勗的四部分類,但將乙丙兩部的位置互換,於是歷史圖書放在諸子書之前,成為甲經、乙史、丙子、丁集的順序,因為藏書不多,用概括之法,部下不再細分。此目的分類法,成為東晉以後以迄隋代祕閣藏書編目所遵循的制度,所奠下的四部順序,歷時千餘年而未有改變。
  〔晉元帝四部書目〕的卷數不詳,因著...
〔宋元徽元年四部書目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元徽元年四部書目錄〕4卷,劉宋王儉撰。儉字仲寶,瑯邪臨沂人,宋廢帝元徽元年為祕書丞,撰定四部書目,另外又撰〔七志〕40卷,上表獻給廢帝,文辭甚為典雅。〔七志〕是王儉私撰的目錄,故不依四部分類,而改從〔七略〕之分類法。〔元徽元年四部書目〕是官撰的目錄,故遵從祕閣的舊制,依四部分類。阮孝緒〔古今書最〕云:「宋元徽元年祕閣四部書目錄,二千二十袠,一萬五千七十四卷。」案〔隋書經籍志〕作「一萬五千七百四卷」,〔舊唐書經籍志〕作「五千七十四卷」,或有譌脫。此目宋以後不傳。
〔開皇四年四部目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皇四年四部目錄〕4卷,隋牛弘撰。隋文帝即位,開皇3年(西元583年)從牛弘的建議,派遣使者搜訪遺書,收集了許多民間的異本。平陳以後,經籍逐漸完備,於是編次繕寫,並撰為目錄。〔隋書經籍志序〕云:「隋開皇三年,祕書監牛弘表請分遣使人搜訪異本。每書一卷,賞絹一匹,校寫既定,本即歸主,於是民間異書,往往間出。平陳以後,經籍漸備。檢其所得,多太建時書,紙墨不精,書亦拙惡。於是總集編次,存為古本。召天下工書之士京兆韋霈、南陽杜頵等,於祕書內補續殘缺,為正副二本,藏於宮中,其餘以實祕書內外之閣,凡三萬餘卷」。
  牛弘字里仁,安定熟觚人。本姓尞氏,好學博聞。開皇初,遷授散騎常侍、祕書監。弘...
〔齊永明元年祕閣四部目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齊永明元年祕閣四部目錄〕,南齊王亮、謝胐撰。亮字奉叔,臨沂人。以名家子,宋末選尚公主,拜駙馬都尉。歷任祕書丞。朏字敬沖,陽夏人。幼聰慧,10歲,能為文。齊高帝輔政,選為驃騎長史,進侍中,領祕書監。
  阮孝緒〔七錄序〕云:「齊祕書丞王亮、監謝胐等,並有新進更撰目錄。」〔古今書最〕亦云:「齊永明元年祕閣四部目錄,五千,新足,合二十三百三十二衰,一萬八千一十卷。」此目,〔隋書經籍志〕不著錄,知隋時已失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