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9.98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國民道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民對於行為準則和價值判斷的自我規範與要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事理。如:「道理」。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方法。如:「門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如:道家。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由東漢張陵創立的宗教。如:道教。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量詞:A>用於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一道閃電」、「三道黃線」。B>用於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C>用於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D>用於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E>用於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如:「道德」、「公德」、「四維八德」。
好的修養、品行。如:「德行」、「德高望重」、「年高德劭」。
恩惠。如:「大恩大德」。
信念、意念。如:「一心一德」。
德意志共和國的簡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屬於本國的。如:「國人」、「國貨」、「國土」、「國歌」、「國民道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百姓。如:「居民」、「國民」、「原住民」、「民為邦本」、「民不聊生」。
與人民有關的。如:「民生」、「民權」、「民心」、「民意代表」。
出於民間的。如:「民歌」、「民謠」、「民營公車」。
道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共同生活時,行為舉止應合宜的規範與準則。《易經.說卦》:「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國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全國的人民。《左傳.昭公十三年》:「民無怨心,先神命之,國民信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內史治國民,中尉掌武職,丞相統眾官。」
2.凡取得一國國籍的人民,就是該國的國民。如:「每位國民都享有一定的權利,也有應盡的義務。」
國民小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國實施前六年國民義務教育的學校。招收年滿六歲之兒童,修業六年,以培養其國家觀念、民族意識、國民道德、健全體格及基本生活知能。簡稱為「國小」。
國民體育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項,自一百零二年一月一日改由「教育部」管轄 條文第 1 條國民體育之實施,以鍛鍊國民健全體格,培養國民道德,發揚民族精神及充實國民生活為宗旨。第 2 條中華民國國民,依據個人需要,主動參與適當之體育活動,於家庭、學校、社區、機關、團體及企業機構中分別實施,以促進國民體育之均衡發展及普及。第 3 條國民體育,對我國固有之優良體育活動,應加以倡導及推廣。第 4 條本法之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 (市) 為縣 (市) 政府。直轄市政府、縣 (市) 政府應設體育專責單位,鄉 (鎮、市、區)...
國民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體國民所應接受的基本教育,以養成基本的生活智能及國民道德,且具有義務教育的性質。縮稱為「國教」。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