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8.72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圓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宗派將經典教法批判分類,而以本派所宗的經典教法為最圓滿究竟的教法,謂之圓教。但各派思想不同,所認為的圓教也各異,如天台宗以法華經和大般涅槃經為圓教,華嚴宗以華嚴經為圓教,道宣以唯識思想為圓教。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一:「聖教萬差,要唯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終教;四頓教;五圓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知識或技能傳授給人。只限於口語單用。如:「教書」、「教琴」、「我來教你」。
傳授、訓誨、指導。如:「教學」、「教育」、「教授」、「教誨」、「教訓」。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種種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意識形態。如:「佛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
使、讓。如:「真教人失望!」、「教他回去吧!」
禮儀、規矩。如:「禮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中心至外環距離相等的形狀。如:「圓形」、「圓周」。
圓形的。如:「圓球」、「圓桌」、「圓柱」。
周全。如:「圓滿」、「團圓」、「圓融」。
使周全、使完整。如:「圓謊」、「自圓其說」。
婉轉、滑潤。如:「字正腔圓」、「聲音圓潤」。
量詞。用於計算錢幣的單位。一圓等於十角。如:「拾圓」、「伍圓」。
四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佛教用語。中國佛教天台宗的判教學說。(1)從釋尊說法的內容分成:三藏教、通教、別教、圓教四種,合稱為「四教」或「化法四教」。(2)從釋尊說法的方式分四:頓教、漸教、祕密教、不定教四種合稱為「四教」或「化儀四教」。兩種合稱為「八教」。《四教義》卷一:「今所立義意異前規,故略撰四教門,用通大師漸、頓、祕密、不定之蹤。」
五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中國佛教華嚴宗將佛教經典判分為五種教法。分別為小乘教,指宣說四聖諦、十二因緣的經典,如《阿含經》;大乘始教,指宣說一切皆空的經典,如《般若經》;大乘終教,指宣說真如緣起的經典,如《楞伽經》;頓教,指宣說頓悟教法的經典,如《維摩詰經》;圓教,指完全說一乘教理的經典,如《華嚴經》。華嚴宗認為五教中圓教是一切佛法的最究竟。藉以推證華嚴經是諸經之王。《華嚴經探玄記》卷一:「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終教,四、頓教,五、圓教……此上五教非局判經。」
觀不可思議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止觀實踐上,天台宗所重為:在觀不思議境上,有思議及不思議的區別。思議境可說是藏、通、別三教之對境;不思議境是圓教之對境。依此觀不思議境之觀法實踐,將十乘觀法用於日常現實之中,從而體悟一念三千妙理無窮,同時也為利益一切眾生而悉發菩提心。這是天台大師強調止觀門之妙理,並具備現實利益的特色。
終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華嚴宗的判教學說,將闡釋眾生皆可成佛的如來藏系經典,如《楞伽經》等,判歸為五教中的第三類,謂之「終教」。《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一:「聖教萬差,要唯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終教,四頓教,五圓教。」
十玄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華嚴宗的學說。華嚴宗認為一切的現象都互為條件,互相包含,是一個圓融自在的關係。因此立一、同時具足相應門;二、因陀羅網境界門;三、祕密隱顯俱成門;四、微細相容安全門;五、十世隔異成門;六、諸藏純雜具德門;七、一多相容不同門;八、諸法相即自在門;九、唯心迴轉善成門;十、托事顯法生解門。以詮釋此理,謂之「十玄門」。華嚴一乘法界圖:「上十玄門並皆別異,若教義分齊,與此相應者,即是一乘圓教。」也稱為「十玄緣起」。
一音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判教之一。後魏菩提留支認為釋迦牟尼佛說的法都是同樣,只是聽者根機不同,領悟有別。《華嚴經探玄記》卷一:「一音教,謂一切聖教唯是如來一音圓教,但隨根異故,分種種。」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