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2.38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圓融三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中國天台宗的重要觀念。三諦,指空諦、假諦、中諦。空諦是指現象沒有實體;假諦指現象只是幻有;中諦指現象是既非無也非有的方式存在。天台宗認為說空諦也就包含假諦和中諦;說中諦也就包含空諦和假諦。三諦互相融通。《止觀義例》卷上:「爾前雖觀圓融三諦,但是自行、觀行相似,約位仍在若俗若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消溶、溶解。如:「融化」、「融雪」。
調和。如:「融和」、「水乳交融」。
流通。如:「金融」、「融資」。
融融:A>和煦的樣子。如:「春光融融」。B>快樂的樣子。如:「其樂融融」。
祝融:傳說中的火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理、意義。如:「真諦」、「妙諦」。
仔細、詳細。如:「諦聽」、「諦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中心至外環距離相等的形狀。如:「圓形」、「圓周」。
圓形的。如:「圓球」、「圓桌」、「圓柱」。
周全。如:「圓滿」、「團圓」、「圓融」。
使周全、使完整。如:「圓謊」、「自圓其說」。
婉轉、滑潤。如:「字正腔圓」、「聲音圓潤」。
量詞。用於計算錢幣的單位。一圓等於十角。如:「拾圓」、「伍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三位。大寫作「參」,阿拉伯數字作「3」。
數量是三的。如:「三個」、「三人成虎」、「三代同堂」。
表示多數、多次。如:「三番兩次」、「一問三不知」。
圓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沒有矛盾、障礙的境界。《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又如來說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
三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空諦、假諦和中諦。空諦,指現象沒有實體;假諦,指現象只是幻有;中諦,指現象是既非無也非有的方式存在。《摩訶止觀.卷一下》:「以未聞三諦,全不識佛法。」
智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陳、隋時代的一位高僧。俗姓陳,字德安,荊州華容(今湖北潛江西南)人。中國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實際的創始者。十八歲投湘州果願寺法緒出家,二十三歲拜慧思為師,修習禪法,證得法華三昧。並廣弘教法,創五時八教的判教,發明一念三千,圓融三諦的思想,成立天台宗的思想體系。隋文帝授予「智者」之號。世稱「智者大師」。著有《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各二十卷及《四教義》等傳也,生前度僧四千餘人,傳業弟子三十二,以灌頂、智越等最著名。
天台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宗派之一。隋僧智顗所創,因智顗晚年居住天台山,故稱為「天台宗」。以《法華經》為主要教義根據,故也稱為「法華宗」。強調止觀雙修的原則,發明一心三觀、圓融三諦、一念三千的道理。以五時八教判釋整體佛法。在傳承系譜上,尊龍樹為初祖,以北齊慧文為二祖,慧思為三祖,智顗是四祖。自智顗以來,代代相傳。十一世紀初,因爭論智顗《金光明玄義廣本》的真偽,分為山家和山外兩派。山外不久衰微,今所傳者都是山家派。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