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3.55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塑形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邦動作分析名詞。是刻畫塑形動作的兩大基本模式之一,以身體調適於某一形体之過程,類似身體之塑形(Sculpting)。如,雜技中的軟骨功,演員將身體裝入大小不同的箱子內,即為一種塑形的動作。
Cecily Dell《A Primer for Movement Description》1977、Rudolf von Laban《The Language of Movement》1974、Vera Maletic《Body-Space-Expression》1987 & ""Laban Concepts & Laban Dialects: Issues of Shape""《The Guild Magazine》no. 77, May 1988, PP. 23-31、《The LMA Compendium》199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箭靶的中心。如:「眾矢之的」。
目標,心中想到的地方。如:「標的」、「目的」。
確實的。如:「他的確是個好人!」、「那本書的確是我的。」
表所屬的介詞。如:「我的書」、「他的妹妹」、「公園裡的花」。
形容詞語尾。如:「美麗的」、「可愛的」、「帥氣的」、「認真的」。
人稱代名詞。如:「開車的」、「走路的」、「賣花的」、「忙碌的」。
副詞詞尾。如:「慢慢的走」、「高高的飛」、「好好的讀書」。
語尾助詞。如:「這是難免的」、「這是不可以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泥土等材料捏製成人或物的形狀。如:「雕塑」、「泥塑」、「塑像」、「塑造」。
一種有機化合物,可塑性很大,能用來製造多項物品。如:「塑膠」、「塑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樣子、模樣。如:「形狀」、「圓形」、「外形」。
軀體。如:「形影不離」、「形單影隻」。
狀況。如:「地形」、「形勢」。
表現、顯現。如:「形諸於色」、「喜形於色」。
比較。如:「相形之下」、「相形失色」。
塑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體受超過其彈性限度的力作用,而造成永久形變且改變原有的彈性參數,這樣的變形叫做塑性變形。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