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28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壎(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之又音。
樂器名,吹管樂器。新石器時代已出土,形狀有橢圓形、管狀、魚形、蛙形、圓形等形狀不一,且音孔數多為一至五。今多為平底卵形,大小不一,吹孔在頂端,音孔數多為八至十一,雙手捧之而吹。以陶製為主,亦有石製、骨製,相傳為伏羲所創。《詩經.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中國古老的吹管樂器。用陶土燒製而成,又稱陶塤。源於古代人民模仿鳥獸的叫聲來誘捕獵物,經過相當長時期的發展才成為吹奏樂器,以後逐步增加了音孔而成為旋律性樂器。塤的製作材料有石、骨、玉、象牙和陶土等多種,形狀有球形、管形、魚形、和梨形等,大者如鵝蛋,小者如雞蛋。殷以後的一千多年中,塤一直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至漢代才出現了六音孔塤。宋代曾有過七音孔的木塤,但沒有流傳下來。清代塤仍保持在五音孔上,光緒十四年(1888)吳淥源曾編有《棠湖塤譜》,是迄今僅有的一本塤譜。傳統塤的形制為圓形、上尖、削肩、腰粗、平底、內膛空,形似鴨梨,頂端開一吹孔,兩側各有兩孔。近年來對塤進行了大量的改革,放大了體積和肩...
《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
:::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