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11.95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職官名。歷代沿用,多係中央要職和顧問。如御史大夫、光祿大夫、大中大夫等。
2.宋朝對有特殊技藝者的尊稱。《警世通言.卷八.崔待詔生死冤家》:「啟請婆婆,過對門裱褙鋪裡請璩大夫來說話。」
3.複姓。如漢代有大夫但。
醫生。《紅樓夢》第五一回:「我叫人請了大夫,悄悄的從後門進來瞧瞧就是了。」
蒙古大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譏稱醫術不精的醫事人員。如:「看病要找對醫生,否則要是碰上蒙古大夫,恐怕會誤了生命。」
2.(歇後語)惡治。意謂醫術不精的人,替人治病沒有醫理根據,恐有誤診。如:「我不想給那先生看病,擔心他是『蒙古大夫──惡治』。我怕小命會沒了。」
刑不上大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社會的一種執禮觀念。指刑罰不加諸大夫的身上,大夫有罪則論其輕重的法則在八議,而非刑書。《禮記.曲禮上》:「刑不上大夫。」唐.孔穎達.正義:「刑不上大夫者,制五刑三千之科條,不設大夫犯罪之目也。所以然者,大夫必用有德,若逆,設其刑,則是君不知賢也。」《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傳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節不可不勉勵也。」
大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舊稱在職居官的人。《周禮.冬官考工記》:「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唐.韓愈〈師說〉:「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
2.軍中的將士。舊時軍職中有大夫、士,故以士大夫泛指將士。《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列傳》:「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蠻夷自擅,不討之日久矣,時侵犯邊境,勞士大夫。」
3.士族。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多見士大夫恥涉農商,羞務工伎。」《南史.卷三六.列傳.江夷》:「僧真喪氣而退,告武帝曰:『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
三閭大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春秋時楚國所置,職掌王族昭、屈、景三氏。屈原曾任此職。也稱為「三閭」。
太中大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古代職掌議論的官員。《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程不識,孝景時以數直諫為太中大夫。為人廉,謹於文法。」
五羖大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百里傒的別稱。參見「百里傒」條。
御史大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秦漢御史府的長官。地位僅次於丞相,主管彈劾、糾察及掌管圖籍祕書。參見「御史」條。
光祿大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漢武帝時改中大夫為光祿大夫,為掌議論之官。至唐、宋以後成階官之名,為從二品官員。元、明又升為從一品,清時升為正一品,是文臣中的最高階官。其無固定職守,相當於現今的顧問。《文選.羊祜.讓開府表》:「光祿大夫魯芝潔身寡欲,和而不同。」《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數年之間,聚賄千萬,累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兼授右僕射,一時薰灼無比。」
公卿大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白虎通義.爵篇〕所載,周爵有五等,即公侯伯子男。至「公卿大夫者何謂也?內爵稱也。」即是公、卿、大夫皆為爵位名稱,皆屬一國的內臣,所以稱為「內爵」。而公、卿、大夫等名的意義:「公之為言,公正無私也;卿之為言,竟善明理也;大夫之為言,大扶,進人者也。故傳曰:進賢達能,謂之大夫。」而內爵分為公、卿、大夫三等,是效法日月星三光之意。
  〔尚書.周官〕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冢宰、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為六卿。〔孔傳〕:「孤,特也,言卑于公,尊于卿,特置此三者。」三孤也叫作三少。〔大戴禮記.保傅〕:「三少皆上大夫也。」由此可知,公指三公而言,卿則包括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