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78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會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舉人的別名。參見「舉人」條。《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大春元、大殿選、大會狀,舉人之稱不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合。如:「會齊」、「會合」、「會商」、「會談」。
多數人的集聚活動。如:「茶會」、「晚會」、「紀念會」、「里民大會」。
團體、組織。如:「工會」、「商會」、「同鄉會」。
都市。如:「省會」、「都會」。
見面。如:「會面」、「會見」。
了解、領悟。如:「意會」、「體會」、「會錯意」、「心領神會」。
能。如:「他會游泳。」、「只要努力,理想一定會實現。」
可能。如:「他會去嗎?」、「會不會他已經先走了?」
時機。如:「機會」。
會計:A>管理財務帳目。B>負責管理財務帳目工作的人員。如:「她在一家私人公司擔任會計。」
一會兒:片刻,短暫的時間。如:「他只是到隔壁商店買東西而已,一會兒就回來了,請稍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大王: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態、樣子。如:「形狀」、「狀貌」、「奇形怪狀」。
情況。如:「狀況」、「現狀」、「病狀」。
描述。如:「狀其聲」、「不可言狀」。
陳述事實的文字。如:「告狀」、「訴狀」、「行狀」。
用以獎勵或證明的文書。如:「獎狀」、「委任狀」、「信用狀」。
狀元:科舉時代殿試第一名的人。後也用以稱考試的榜首。如:「經過幾年的苦讀,他不但考上大學,還是這次考試的狀元呢!」
大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大規模的聚合集會。《書經.泰誓上》:「惟十有三年春,大會于孟津。」《後漢書.卷一一.劉玄傳》:「二月辛巳,設壇場於濟水上沙中,陳兵大會。」
2.盛大的集會。如:「為求廣納建言,於是他召集了各方人馬,參與此次大會。」《儒林外史》第三一回:「話說杜慎卿做了這個大會,飽廷璽看見他用了許多銀子,心裡驚了一驚。」
3.團體或政權組織的最高權力機關。如:「國民大會曾是我國最高政權機關,負責審理與憲法有關之相關事宜」。
舉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漢代取士用人無考試之法,皆令郡國守相薦舉,被薦舉者稱為「舉人」。唐、宋時稱可以應進士考試的人為「舉人」;至明、清時,則稱鄉試中試的人為「舉人」。也稱為「大會狀」、「大春元」。
茅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價 生平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鴻,字雁冰。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現代作家、社會活動家。茅盾、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形天等,都是他常用的筆名。1896年7月4日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父親沈永錫,清末秀才,通曉中醫,是具有開明思想的維新派人物,頗重視新學,除聲、光、化、電和數學等自然科學外,也喜歡傳播進步思潮的社會科學著作。母親陳愛珠,是一位通文理、有遠見而性格堅強的婦女。茅盾10歲喪父,童年時代,就接受了母親所教的文學、地理和歷史知識。茅盾說,“我的第一個啓蒙老師是我母親”。茅盾的啓蒙教育開始較早。小學前便讀過家塾、私塾。8歲入烏鎮立志小學讀書,後轉入...
大殿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殿試,皇帝親自點選的考試。《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大春元,大殿選,大會狀,舉人之稱不一。」
大春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舉人的別稱。參見「舉人」條。《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大春元、大殿選、大會狀,舉人之稱不一。」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