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40.6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天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空中,日月星辰及風、雲、雨、雪等一切自然現象。《易經.繫辭上》:「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諸子》:「野老治國於地利,騶子養制於天文。」《三國演義》第八回:「允自幼頗習天文,夜觀乾象,漢家氣數已盡。」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學問淵博,無所不知。《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五.伍子胥變文》:「吳國賢臣仵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里(理),文經武律,以立其身。」
天文單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度單位。天文學中量度距離的單位,乃地球與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約為一億五千萬公里。英文簡寫為au。
天文數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文學上應用的數字經常很大,故稱極大的數字為「天文數字」。如:「發展太空計畫所需的經費,對於資源有限的國家而言,猶如天文數字;沒有雄厚的國力作後盾,是無以為繼的。」
天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朱天文(1956年8月24日-),作家朱西甯與劉慕沙之女,原籍山東臨沂,生於台北。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師從胡蘭成,並以嫡系直傳弟子自居。出生於書香世家的朱天文和其妹朱天心一樣很早就開始發表作品,曾主編三三集刊、三三雜誌,並曾任三三書坊發行人。因發表《小畢的故事》與陳坤厚、侯孝賢認識,並參與電影編劇,自此便與電影事業結下不解之緣。其作品亦多次獲獎,1994年以《荒人手記》獲得首屆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作品包含了小說、散文、雜文、電影劇本等。 寫...
大地天文垂線偏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於各處地殼構成的密度不同,故各地之重力方向並不規律,因而導致大地水準面與數學表面之旋轉橢球體並不完全吻合,同一地點旋轉橢球體上之法線與該點之垂線並不一致,亦即法線之天頂(大地天頂)與垂線之天頂(天文天頂)相異而有垂線偏差現象之發生。若比較地球表面上某點之天文及大地坐標所得之垂線偏差,其可分為南北分量()及東西分量(η)。=Φ-φη=(-λ)cosφ式中(Φ,λ)天文緯度,天文經度。(φ,λ)大地緯度,大地經度。
天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係由月球、太陽之引力激起之潮汐現象。有別於受風及氣壓影響之氣象潮。由於日、月與地球間之運轉可使彼此之相對位置改變,亦即萬有引力可隨相對距離之遠近而有所變化,此種變化具有週期性,而造成潮汐之週期現象。
天文地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文與地理。指天空中的自然現象和山川形勢的條理。語本《易經.繫辭上》:「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儒林外史》第一回:「這王冕天性聰明,年紀不滿二十歲,就把那天文、地理、經史上的大學問,無一不貫通。」
天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天體位置、大小、運轉、形態及化學組成,物理狀態和演化的科學。一般分為天體測量學、天體力學、天體物理學等。
天文緯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文緯度係由觀測天體所直接決定之緯度,並未經垂線偏差之改正,因此可視為觀測點重力方向(鉛垂線)與天球赤道面間之夾角,亦即地平圈平面與地球自轉軸間之夾角。天文緯度僅適用於地球表面上之位置,自天球赤道起算,向南北各為90° ,如附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