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0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夾袋中人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朝施師點搜訪人才,書其姓名、專長置於衣服夾袋中,作為派任職司的資料。典出《宋史.卷三八五.施師點傳》。後指平時留意收攬的人才或當權者的親信。如:「別看他其貌不揚,他可是已被內定的夾帶中人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正中」、「中間」。
裡、內。如:「書中」、「心中」、「夢中」。
介於高低、大小、好壞、強弱之間。如:「中等」、「中型」、「中度颱風」。
一半的。如:「中途」、「中夜」。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工作中」、「研究中」、「使用中」、「錄音中」。
正好、剛好。如:「適中」。
中國的簡稱。如:「中西合璧」、「古今中外」。
射中目標。如:「百發百中」。
得到。如:「中獎」、「中選」、「中籤」。
遭受、感染。如:「中傷」、「中風」、「中毒」、「中暑」。
合、符合。如:「中聽」、「中意」、「中規中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相對的兩方使力,使中間的物體受壓。如:「兩腿夾緊」、「用筷子夾菜」。
左右挾持。如:「夾擊」、「夾攻」。
挾住東西的器具。如:「髮夾」、「衣夾」、「炭火夾」。
可包藏物品的扁平文具或皮包。如:「皮夾」、「公文夾」、「講義夾」。
攙雜。如:「夾雜」、「夾七夾八」、「文言夾白話」、「狂風夾著暴雨而來。」
雙層的。如:「夾板」、「夾層」。
暗中。如:「夾帶毒品」。
夾竹桃:一種熱帶常綠灌木。花有五瓣,瓣微尖,淡紅色,嬌豔如桃花;又葉子狹長,略似竹子,故稱為「夾竹桃」。汁液含劇毒,人、畜誤食會引起中毒,甚至造成死亡。或稱為「柳桃」、「竹葉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使用語言進行溝通,能製造並使用工具的高等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指某種類型或身分的。如:「藝人」、「軍人」、「主持人」。
指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如:「萬物」、「事物」、「動物」、「物盡其用」、「物以稀為貴」。
內容。如:「言之有物」、「空無一物」。
訪求。如:「物色」。
典章制度之類的東西。如:「名物」、「文物」。
物理:A>事物之理。B>研究物體的性質、狀態、運動、變化等原理的學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布、皮等製成,用來裝東西的器物。如:「口袋」、「背袋」、「錢袋」。
腦袋:指頭。如:「他的腦袋裡不知道裝了多少東西?」
量詞。用於計算袋裝物的單位。如:「他買了一袋米。」、「一袋麵粉」。
人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和物。《漢書.卷一一.匡衡傳》:「能盡人物之性,可以贊天地之化。」《儒林外史》第一回:「這會城卻也人物富庶,房舍稠密。」
2.人。《文選.何晏.景福殿賦》:「遠則襲陰陽之自然,近則本人物之至情。」《醒世恆言.卷六.小水灣天狐貽書》:「主人家道:『長官語音,不像江南人物。』王臣道:『實不相瞞,在下原是京師人氏。』」
3.人的儀表、氣度。《三國演義》第六○回:「操先見張松人物猥瑣,五分不喜;又聞語言衝撞,遂拂袖而起,轉入後堂。」《儒林外史》第二○回:「見那新娘子辛小姐,真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人物又標致,嫁裝又齊整。」
4.有品格、才幹的傑出人才。唐.杜甫〈贈崔十三評事公輔〉詩:「舅氏多人物,無慚困翮垂。」《儒林外史》第二三回:「顧鹽商道:『不但東西出的好,就是人物也出在我們徽州。』」
中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中等資質的人、常人。《論語.雍也》:「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陳涉,罋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
2.中等收入的人家。《漢書.卷四.文帝紀》:「百金,中人十家之產也。」唐.白居易〈秦中吟.買花〉:「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也稱為「中戶」。
3.親信貴寵的人。《晉書.卷八八.孝友列傳.李密》:「官無中人,不如歸田。」三國魏.曹植〈當牆欲高行〉:「龍欲升天須浮雲,人之仕進待中人。」
4.宦官。《漢書.卷九三.佞幸傳.石顯》:「以顯久典事,中人無外黨,精專可信任,遂委以政。」唐.司空曙〈晚秋西省寄上李韓二舍人〉詩:「賜膳中人送,餘香侍女收。」
5.宮女。《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列傳》:「而敢有女為太子中人,愛幸。」唐.蘇頲〈春晚紫微省直寄內〉詩:「內史通宵承紫誥,中人落晚愛紅妝。」
6.買賣仲介或居中調停的人。《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六:「但你我雖是相好,產業交關少不得立個文書,也要用著個中人纔使得。」《儒林外史》第四七回:「那分田的賣主和中人都上縣來了,住在寶林寺裡。」也稱為「中間人」。
7.容貌中等的人。《舊唐書.卷七一.列傳.魏徵》:「徵狀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膽智,每犯顏進諫,雖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聊齋志異.卷一○.恆娘》:「恆娘三十許,姿僅中人,而言詞輕倩。」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