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4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女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婦女的通稱。相對於男性而言。如:「她被稱為當代新女性。」
女性主義治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2 理論架構3 治療原則4 技術與策略5 貢獻6 限制與批評7 關鍵字8 參考資料 定義女性主義治療將性別和權力視為治療歷程的核心,認為在了解一個人前必須考慮到社會、文化與政治脈絡對個案問題所產生的影響。主要核心概念:了解並體認女性生理上受壓迫、社會政治上受束縛、導致女性受貶抑的處境,因此大部分接受諮商的當事人都為
女性主義取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女性主義取向(feminist approach)女性主義是橫跨一些理論的總稱,並非單一的理論。女性主義者強調,若要了解身處男性至上文化當中的女性經驗為何,就要了解到「性別」因素可能是因,也可能是果。女性主義者挑戰與批判多數的心理...
女性生殖系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胚胎發育的早期,有一些特殊的性細胞聚集而成生殖腺。生殖腺受荷爾蒙的刺激發育為睪丸或卵巢。
  正常女性的胚胎,卵巢在第十或第十一週才發育完成,開始在腹腔接近腎臟的部位,在生產前才降至骨盆的邊緣。
  卵巢有製造卵子及分泌荷爾蒙的兩項功能。出生時每個卵巢約有二十至四十萬個初級卵泡(未成熟的卵),但至青春期,約有一萬個卵泡,不過一生中約僅有三百七十五個初級卵泡可以發育為成熟的卵。
  女性有荷爾蒙之動情素,促使女性第一及第二性徵的發育。在動情素的影響下,促使輸卵管、子宮、陰道等第一性徵的成熟,而且第二性徵也開始發育,如乳房的發育、骨盆腔的擴大、皮膚變得柔軟光滑...
女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想舉止合於時代潮流的女子。通常指有主見、追求新知、經濟獨立且善於生涯規劃的女子。如:「她致力各種婦女運動,被視為新女性的代表。」
女性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爭取性別平等、解構父權體制、建立新文化,所提出之理論分析與行動方案之總稱。如:「女性主義雖有許多不同流派,卻都以爭取性別平等為目標。」
女性本位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為在生物發達的原始意義上,女性應占主要地位,而男性則為附屬物。雖然人類或其他高等動物中,常有男性優於女性的事實,但此並非本來性質,乃受環境影響,特殊演變而成。主張此說最力的人是美國的窩德(Ward)。也稱為「女性中心說」。
女性第二性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女性在青春期出現的某些與男性不同的生理特徵。如身材較男性嬌小、肩部狹窄、臀部寬闊、皮膚細膩、皮下組織豐滿、乳房隆凸長大、無鬚、發音尖銳等。
女性荷爾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女性的荷爾蒙主要由卵巢分泌,是一種與女性性機能有關的激素。如動情激素、黃體激素等。
生態女性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態女性主義的主要主張並不是要求女性和男性平等,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男女本來就應該是平等的。女權運動並不是將女性變得和男性一樣,而是讓女性成為女性本來的樣子或她選擇要成為的樣子,讓女性能夠自由選擇要留在家裡工作,或者出外工作。這種意義下的婦女解放,要求賦予生育、養育、家務這一類的工作正面的評價,不再貶低這些工作的價值。在這個主張中有幾個重點。
  第一,女性和自然之間有相當親近關係。女性具有一些和自然非常貼近的特質。例如,女性生養小孩,給予生命,照顧生命,對人的個別需求具有敏銳性,而且能夠照顧個別的人的需求。這是一種難得可貴的德行。而女性所具有的這些特質和大自然生養萬物、照顧萬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