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如廁     
瀏覽人次:2986 收藏人次:309326
上廁所。如:「如廁之後要洗手。」《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如廁訓練     
瀏覽人次:243 收藏人次:158216
  如廁訓練即訓練幼兒控制大、小便,訓練幼兒自己到廁所處理大、小便的事項。
  如廁訓練除了訓練的技巧之外,個體的成熟亦非常重要。肌肉與神經尚未發育完成以前無法訓練。大便的控制一般都開始於出生後六個月,小便的控制一般在出生後十五個月至十六個月建立。
  實際上,如廁訓練的年齡每個社會各有不同,有些原始部落不注意這問題。在二十世紀的二十至三十年代,不少專家認為訓練愈早愈好,甚至早在八個星期就可以開始;成功的母親可以預估嬰兒要大小便的時間,適時將他放在便盆上,這就是訓練的開始。今日專家卻認清一個事實:在生命的第一年大小便是不自主的,若說訓練的成功只是母親敏銳的覺察成功,並未真正...
    
瀏覽人次:29124 收藏人次:6069087
3.往、至。如:「如廁」。《左傳.隱公五年》:「公將如棠觀魚者。」
    
瀏覽人次:8624 收藏人次:2091289
便所。如:「公廁」。《左傳.成公十年》:「(晉侯)如廁,陷而卒。」《資治通鑑.卷二五二.唐紀六十八.僖宗乾符二年》:「夏,四月,突將作亂,大譟突入府延;駢走匿於廁間。」
    
瀏覽人次:27062 收藏人次:10201695
肚子鼓脹。通「脹」。《左傳.成公十年》:「將食,張,如廁。」
一針見血     
瀏覽人次:13875 收藏人次:471902
《晉書.卷六六.陶侃列傳》又嘗如廁1>,見一人朱衣介幘2>,斂板3>曰:「以君長者,故來相報。君後當為公,位至八州都督。」有善相者師圭謂侃曰:「君左手中指有豎理4>,當為公。若徹於上,貴不可言。」侃以針決之見血,灑壁而為「公」字。以紙裛5>手,「公」字愈明。及都督八州,據上流,握強兵,潛有窺窬之志,每思折翼之祥,自抑而止。 〔注解〕
(1) 如廁:上廁所。如,往、至。
(2) 介幘:古代文人不分尊卑貴賤通用的長耳頭巾。幘,音ㄗㄜˊ。
(3) 斂板:古代官員雙手端持手板,貼近胸前,表示恭敬。
(4) 豎理:垂直的指紋。豎,音ㄕㄨˋ。
(5) 裛:音|ˋ,纏繞、包裹。
心動     
瀏覽人次:2333 收藏人次:349442
1.心中震悸不安。《戰國策.趙策一》:「乃變姓名為刑人,入宮塗廁,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廁,心動,執問塗者,則豫讓也。」《文選.宋玉.高唐賦》:「使人心動,無故自恐。」
出恭     
瀏覽人次:2000 收藏人次:151111
排泄糞便。明代考試設有出恭入敬牌,士子如廁通便,須先領牌,故稱通便為「出恭」。且稱大便為「大恭」,小便為「小恭」。元.鄭光祖《三戰呂布》第三折:「兩匹馬滾在一處,我要下馬出恭。」《文明小史》第三五回:「毓生急急的要去出恭,託悔生暫時照應店面。」
多重障礙兒童身心特質     
瀏覽人次:1934 收藏人次:0
擊行為與發脾氣等。3. 自理能力:多數的多重障礙學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與技能,像儀容整潔、飲食、穿著、如廁等技能,多重障礙學生學習都需要花一段很長的時間,或在學習上亦有可能會發生困難。4. 行動能力:大多數的多重障礙學生都缺乏身體違移動的能力和理解記憶的能力。尤其對於伴隨有肢體幛障礙的多重障礙者而言,會有所限制。5. 生理發展:多重障礙的孩童由於腦部或脊髓受傷,常會有不自主的反射動作與姿勢異常;有時更因新陳代謝荷爾蒙分泌異常,有些有發展遲緩、持續性惡化或老化的現象;有些則因障礙或損傷伴隨有癲癇、呼吸問題、耳朵感染、皮膚潰爛...
孟嘉落帽     
瀏覽人次:1186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晉書‧孟嘉傳》:「九月九日,溫(桓溫)燕龍山,僚佐畢集。時佐吏並著戎服。有風至,吹嘉帽墮落,嘉不之覺。溫使左右勿言, 欲觀其舉止。嘉良久如廁,溫令取還之,命孫盛作文嘲嘉,著嘉坐處。嘉還見,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歎。」 2.語譯 晉代孟嘉在宴席上雖被風將帽子吹落,仍顯得灑脫風流。見晉書˙卷九十八˙桓溫傳。後形容才子名士的瀟灑儒雅﹑才思敏 捷。亦作「落帽孟嘉」。 3.故事內容 <<無>&g...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