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96.43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姿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動作的狀態。如:「他擲標槍的姿勢非常標準。」
2.身體形像所表現的特殊形態,不一定是動作的。如:「他的照片姿勢很美。」
橫臥位;側躺的姿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醫學名詞。向側躺的體位。
姿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身體做出特定的姿態、動作。如:「這孩子很愛拍照,尤其喜歡對著鏡頭擺姿勢。」
2.裝腔作態。如:「明明就很想去,還擺姿勢說不去。」
正常姿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理學名詞。骨和肌肉發育良好,關節周圍韌帶和肌肉有適當的拮抗作用,處於解剖學性和生理學性的正確位置,此時的骨骼和肌肉的自然姿勢稱之為正常姿勢。人體骨骼固定於一定正確位置,以維持直立正確姿勢,所以肌肉和韌帶必需發達。
姿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身體放低。如:「火災時要採取低姿勢逃生,以免吸入過多濃煙而嗆傷或嗆昏。」
構成性放鬆姿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運動訓練名詞。練習放鬆肌肉的方法。利用硬的地板或桌面,以仰臥屈膝90° 的姿勢來練習放鬆肌肉。此姿勢地板或桌面完全承受身體的重量,不需擔心重心平衡,以及肌肉不須作功來抵抗地心引力,減少肌緊張。以訓練神經系統,利用意象達成新的運作方式。使肌肉放鬆保持良好的身體平衡位置,其放鬆姿勢如下: 頭之下放置小枕頭,以解除頭基底部的後頭下部肌肉的緊張。 膝彎曲90°以上,雙足輕鬆平踏地板上,接近骨盆,以減少大腿重量的影響效果。不可將腿伸直以免增加腰部負擔。 保持足尖向前,足部儘可能和膝以及關節成一直線,以免造成大腿外旋轉肌的緊張。 雙臂胸前交叉,不可抓住身體任何部位。
姿勢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劇場演出名詞。演員為了傳達某些訊息所作的肩膀、手、臂、腿、足、頭等種種肢體語言,例如:演員聳肩以表示輕蔑、不了解或沒興趣等意思。英國的戲劇家彼得謝佛(Peter Shaffer, 1926-)所編的《蕾蒂絲與獨活草》(Lettice & Lovage)劇中,瑪姬史密斯(Maggie Smith)對導遊搖著無力的手,表示她對他的介紹覺得乏味。謝佛以這種非美化的方式,敘述女主角對正在參觀的房子的輕蔑。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姿勢反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理學名詞。因肌肉保持適當緊張性,才能維持人體正常形態。人體直立姿勢是抵抗重力,保持肌肉適度緊張的作用。且修正崩潰的姿勢,反應頭和頸位置變化的所有骨骼肌,必須受制於神經反射控制,才能保持肌肉收縮適當的長度。並不是任何一塊肌肉,個別進行不規則的作用。這些神經不只是末梢部的脊髓神經而已,也受延腦和中腦等某中樞神經,發出的反射機構控制,這些反射總稱為姿勢反射。姿勢反射是無意識中自動性進行。
身體直立姿勢解剖學性的指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剖學名詞。身體直立姿勢是否平衡,是以頭軀幹以及四肢各部位是否排列成一直線(body-alignment)作為判斷。理想的身體直立姿勢其解剖性指標排列成一直線,類似重心線。 側方平衡:從後面看,後頭隆起、椎骨棘突起、臀裂、兩膝關節內側的中心以及兩踝的中心等,應在同一基本矢狀面與地面成垂直。 前後方平衡:從側面看耳垂、肩峰突起、大轉子、膝關節前面以及外踝約20cm前等五個指標,應在同一前額面與地面成垂直。 最下緣的四個骨骼指標:尾骨(coccyx)、兩坐骨(ischium)以及恥骨聯合(pubicsymphysis)等應在兩下肢垂直線上方平穩的往下垂直。
馬祖卡舞 (3)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馬祖卡舞本為波蘭舞蹈,1900年代前葉,由旅歐的菲律賓人返國後傳入,經改編並融入菲律賓自己的民俗舞蹈。《馬祖卡舞》之諸多變化樣式隨地域而異,但基本舞步是以三拍子做滑步、切步和單足跳步。此舞的當代版本則為舞廳社交舞風格需穿著正式服裝,女性穿「Maria Clara」,一種長晚禮服;男性穿「barong tagalog」和黑長褲。《Mazurka val》是一支潘家西納(Pangasinan)的民俗舞變奏版,結合了《馬祖卡》與《華爾滋》。此舞有一段極有趣的特色,就是男舞者在跳舞中展現技巧,當他以足攜帶舞伴之際,兩位女舞伴也配合著展示動作,女舞者穿著長的「Maria Clara」禮服,裙尾的一...
《An Essay on the Spanish Influence on Philippine Dance》.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