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8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姿態語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姿態語言是用來表達思想、情感和與人溝通的身體動作及面部表情,手語也是一種。
  人和人的接觸中,姿態語言可以幫助或補充口語的表達,使溝通變得更為精確明白而生動,有時也可代替口語。姿態語言的重要性因不同的社會而異,在希臘、義大利及葡萄牙,姿態語言在協助口語的表達上格外重要。在某些情境中,姿態語言可完全代替口語,如點頭表示贊同,搖手代替否定或制止,又如瘖瘂人的用手語或脣語。
  面部表情通常是約定俗成的,如微笑或怫然不悅;如傾聽或面顧左右的神情,以至嫌惡、憤怒都可表示心意。如握手、鞠躬表示禮貌和歡迎,拂袖而去表示反對和憤慨。某些場合中以行動改變站立的位置,或在坐位中改變坐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話。如:「語言」、「國語」、「千言萬語」。
說話。如:「默默不語」、「不言不語」、「語無倫次」。
傳達訊息的動作或信號。如:「旗語」、「手語」。
蟲鳥的鳴叫聲。如:「鳥語花香」。
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樣子、體態。如:「姿態」、「姿勢」、「舞姿曼妙」、「搖曳生姿」。
容貌、形象。如:「姿容」、「姿貌」、「姿色」、「英姿煥發」、「風姿綽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講。如:「難言之隱」、「大言不慚」、「苦不堪言」。
話語、所說的話。如:「格言」、「良言」、「人言可畏」、「言外之意」。
字。如:「七言詩」、「五言絕句」。
學說、言論。如:「一家之言」、「立德、立功、立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表現於外的形勢、模樣。如:「姿態」、「事態」、「液態」、「狀態」。
態度:A>舉止神情。如:「態度親切」、「態度從容」。B>看法、主張。如:「表明態度」、「態度強硬」。
姿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姿容態度。三國魏.阮籍〈詠懷詩〉八二首之六七:「委曲周旋儀,姿態愁我腸。」
語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用嘴說出來的話,由語音、語彙和語法所組成,是表達情意、傳遞思想的重要工具。《大戴禮記.五帝德》:「吾欲以語言取人,於予邪改之。」《三國演義》第一一回:「陶謙見玄德儀表軒昂,語言豁達,心中大喜。」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