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2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媚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媚外國人。《文明小史》第五○回:「原來黃撫臺是媚外一路,生平尤喜德國人。」
崇洋媚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崇拜西洋,奉承外國人。如:「民族意識抬頭,民族自信心增強之後,崇洋媚外的情形已極為罕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奉承、巴結使人喜悅。如:「諂媚」、「崇洋媚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屬於某範圍裡面的稱為「外」。與「內」相對。如:「此外」、「除外」、「外面」、「屋外」、「門外」、「戶外活動」。
非自己所在或所屬的。如:「外國」、「外來語」、「外匯存底」、「古今中外」。
關係疏遠的。如:「別把我當外人。」、「你這麼客氣,就太見外了!」
母系親屬的。如:「外婆」、「外公」、「外甥」、「外孫」。
別的、其他的、非正式的。如:「外號」、「外史」、「外一章」、「飛狐外傳」。
外子:妻子對他人提及丈夫的稱呼。相對於「內人」而言。
數典忘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典,指過去的禮制、歷史。數典忘祖謂敘述過去禮制歷史時,卻忘掉祖先原有的職掌。語本《左傳.昭公十五年》:「籍父其無後乎?數典而忘其祖。」比喻忘本。《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只是如今弄到用起錦繡綢緞手巾來,連那些東西,也都用金銀珠寶作成者,便是數典而忘其祖,大失命題本意了。」亦可比喻對本國歷史或自己祖先歷史的無知。如:「如今崇洋媚外,數典忘祖的人可多著呢!」
公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人共同的憤慨。《老殘遊記》第五回:「所以大家動了公憤,齊心齊意要破這一案。」《文明小史》第一回:「太尊媚外,永順縣察看礦苗;童子成軍,明倫堂大抒公憤。」
排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排斥本國、本地以外的人或事物。[例]我們既不排外,也不媚外
洪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並和夏衍創辦了《光明》半月刊,使之成為宣傳抗戰的重要陣地之一。  洪深雖然在美國留學,但卻沒有崇洋媚外之惡習,1937年他在武漢曾當面批駁了汪精衛的悲觀亡國言論。1938年,洪深在周恩來、郭沫若領導下的軍委會政治部任戲劇科長,組織了十幾個抗敵演劇隊深入內地農村鼓動抗日。其間,他以旺盛的革命熱情,寫了《飛將軍》、《米》、《包得行》等劇本,對推動抗日運動起了積極作用。  1941年皖南事變後,洪深先後在桂林、重慶、昆明等地導演了《再見吧香港》、《法西斯細菌》(夏衍所作)、《祖國在呼喚》、《草莽英雄》等劇,有力地配合了反對國...
婚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婚時新娘所穿戴,用紗質材料做成的禮服、頭紗。如:「除了傳統的白色,其他顏色的婚紗也開始流行。」
假洋鬼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本國文化失去信心,對西洋文化也一知半解,卻崇洋媚外,挾洋以自重的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