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98.3157 ms
共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孝廉秀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孝廉」、「秀才」是漢代人才察舉的兩個主要科目。「孝廉」指孝子和廉吏;依據儒家思想,孝是立身行道的根本,廉是擔任官吏的基本要求,所以漢代察舉人才,便以「孝廉」為最重要的科目,並且定期舉辦。「秀才」科是選拔才能優異特出的人;西漢時為不定期的察舉,東漢時改為定期舉辦。「秀才」又稱「茂才(材)」,是因為東漢光武帝名劉秀,為了避諱,所以把「秀才」改稱為「茂才」。
漢初,新任官吏多自高官子弟選拔,對平民賢德者僅偶作不定期徵召。高祖十一年(西元前196)曾下詔諸侯王、郡守舉賢,文帝二年及十五年(西元前178、165)詔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這些都是不定期選才。直到武帝年間才出現定期的孝... |
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力。如:「才幹」、「才能」、「才藝雙全」、「多才多藝」。
有能力的人。如:「人才」、「天才」。
譏稱某種人。如:「蠢才」、「奴才」。
方、始。如:「方才」、「他現在才發現他的錯誤。」
僅僅。如:「他才十歲大。」、「他才給我十塊錢。」
表示強調的語氣。如:「他別再喊累了,我才累呢!」
|
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稻麥等穀類吐穗開花。如:「麥秀」、「苗而可秀」。
優異、傑出的。如:「優秀」、「一枝獨秀」。
優異傑出的人才。如:「後起之秀」、「文壇新秀」。
清麗、俊美的。如:「俊秀」、「清秀」、「秀美」、「秀髮」、「秀氣」、「秀逸」、「山明水秀」、「秀外慧中」。
譯音用字。有表現、表演之意。如:「做秀」、「秀一下」、「一場秀」。
|
秀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美才,才德俊秀之士。《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賈誼》:「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
2.科舉時代科目之稱。始於漢,後避光武諱改稱茂才,唐與明經、進士並設科目,宋則凡應舉者皆稱秀才,明清專稱入縣學的生員。
3.書生的通稱。如:「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
孝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科舉時代的舉人。《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後亦舉孝廉,不仕而終。」
2.漢代選舉官吏的科目。由各郡推舉的人才。《漢書.卷六.武帝紀》:「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晉.李密〈陳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