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99.17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孝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孝順慈愛。《禮記.表記》:「威莊而安,孝慈而敬。」唐.白居易〈和答〉詩一○首之二:「鄉人化其風,少長皆孝慈。」
孝慈堂書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孝慈堂書目〕,清王聞遠撰。王聞遠(1663-?),字聲弘,號蓮涇,晚號灌稼邨翁。江蘇長洲(今蘇州市)人。生於康熙2年(1663),生平極嗜藏書,為得一書,忍饑受寒亦不顧。勤於抄寫及校讎,曾有「叢殘斷缺勤購買,猶禿千兔寫萬紙」之句以自況。其藏書嘗編〔孝慈堂書目〕傳世。又著有〔金石契言〕,敘其生平知交凡77人,皆奇人逸士。葉昌熾〔藏書紀事詩〕有詩贊之云:「墨光紙色問蕘夫,已析能還舊合符,七十七人金石契,不教偶著一屠沽。」王氏藏書之所又名四美軒、率真書屋等。其所藏後多歸黃丕烈士禮居。
  〔孝慈堂書目〕不分卷,其分類起自「經總」,迄於「釋經、道經」,與四庫所分不同,凡86類。每書書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憐愛的、有愛心的。如:「慈愛」、「仁慈」、「慈祥」、「慈善義賣」。
母親的代稱。如:「家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敬愛順從親長。如:「孝順」、「孝道」、「孝敬」、「百善孝為先」。
居喪的禮儀。如:「守孝」。
居喪時所穿的孝服或佩戴。如:「脫孝」、「孝服」、「披麻戴孝」。
克勤克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明史.卷五一.禮志五》:「欽惟皇妣孝慈皇后以聖輔聖,同起側微,弘濟艱難,化家為國。克勤克儉,克敬克誠,克孝克慈,以奉神靈之統,理萬物之宜。」
乾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高宗乾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姓愛新覺羅,諱弘曆,諡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是雍正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子時出生),卒於嘉慶四年。於雍正十三年即位,乾隆六十年(1795年),因繼位之時有在位時間不越祖父康熙帝之誓言,故而禪位於子顒琰,即為年號嘉慶的清仁宗。此時的乾隆雖為太上皇,但依然「訓政」,在宮內仍然沿用乾隆年號,為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直至嘉慶四年(1799年)駕崩,成為中國歷史上實際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1735年-1795年,共計六十四年),而其祖父康熙帝...
仁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仁厚慈愛。《淮南子.脩務》:「堯立孝慈仁愛,使民如子弟。」《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仁愛士卒,士卒皆爭為死。」
慰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慰勞勉勵。《六韜.卷一.文韜.盈虛》:「民有孝慈者,愛敬之,盡力農桑者,慰勉之。」
遷善遠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過向善而遠離罪愆。唐.呂溫〈廣陵陳先生墓表〉:「吾里嘗有陳融,孝慈仁信,不學不仕。鄉人見也,皆自欲遷善遠罪,亦不知其所以然,今也則亡,清風猶在。」宋.陸九淵〈荊門軍上元設廳講義〉:「愚人不能遷善遠罪,但貪求富貴,卻祈神佛以求福,不知神佛在何處,何緣得福以與不善之人也。」
絕仁棄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棄絕仁義,回復到人純樸的本性。是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老子》第一九章:「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