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學制改革(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140 收藏人次:0
  學制改革係指為學校教育制度進行的改革。大陸地區學校教育制度的改革主要有:
  1. 學校管理體制的改革。依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指出:把發展基礎教育的責任交給地方,實行基礎教育由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原則,並規定擴大高等學校辦學的自主權等。即中央對地方和學校基層實行「分權」和「授權」。
  2. 中等教育結構的改革。由於歷史的原因,大陸地區中等教育結構中職業技術教育所占比重過小,發展緩慢。改革重點則是改變中等教育結構單一化的舊格局:著重農業職業教育的發展;高中普通教育中的職業教育問題;與經濟發展規劃、勞動制度、工資制度、青年學習就業問題相配合,統籌發展的問題...
小學學制改革(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411 收藏人次:0
  小學學制改革係指初等教育學校制度的變動。一九二二年〔壬戌學制〕規定的四二分段的小學六年制(即頭四年為初小,末二年為高小),一直沿用至一九五○年。一九五一年政務院〔關於改革學制的決定〕,規定小學學制改為五年一貫制。教育部據此於一九五二年指示全國小學自一九五二年一年級新生起普遍推行五年一貫制,並要求爭取到一九五七年秋季將小學全部改為五年一貫制。然而到一九五三年一月,政務院提出了「整頓鞏固、重點發展、提高質量、穩步前進」的文化教育政策,並以此作為整頓小學的指導方針。中共中央政治局於是年五月舉行會議討論教育工作,指出「五年一貫制實行過早,應推遲」。政務院在同年十二月的政務會議上通過〔關於整頤和改進...
中小學學制改革(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153 收藏人次:0
  在大陸地區,中小學學制改革係指中學和小學學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大陸地區的中小學主要實行的是「六三三學制」,小學六年,分為初級小學(學制四年)和高級小學(學制二年),可以獨立設校,也可以合校,後者稱為完全小學,簡稱「完小」。中學六年,分為初級中學,簡稱初中,學制三年;高級中學,簡稱高中,學制三年;可以獨立設校,也可合校,後者稱為完全中學,簡稱「完中」。文化大革命期間,在「學制要縮短」的口號下,曾在部分地區將小學改為四年,初中仍為三年,高中改為二年,或實行「四三二學制」或「九年一貫制」。其後要求至少應實行「五三二制」或「十年一貫制」。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又要求中小學教育正規化,城市逐步恢復了「六三...
中學學制改革(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148 收藏人次:0
  中學學制改革係指包括初級中等和高級中等學校制度的變動。自一九二二年[壬戌學制]將中學學制定為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後,這一三三分段的中學學制,一九四九年以後一直沿用,即使在一九五一年,政務院[關於改革學制的決定]也未對此作出改革的要求。但從一九五七年起,開始注意中學學制的改革,形成了兩種主要意見:一是主張中學四年,另設二年制的大學預科;另一是主張初中和高中三三分段,高中分科。一九五八年各地開始進行縮短中小學學制的改革試驗,其中中學學制的改革試驗有五年一貫制、中學四二制、三二制、二二制、四年制等。一些地區還進行了文理分科的試驗。一九六○年,在二十七個省、市、自治區中參與學制改革試驗的中學達三千四...
    
瀏覽人次:22591 收藏人次:5964783
泛稱地球的表面。如:「土地」、「大地」、「高地」、「荒地」、「耕地」、「地盡其利」。
場所。如:「目的地」、「所在地」、「根據地」、「發祥地」。
區域。如:「本地」、「外地」、「臺灣各地」。
地位、位置。如:「設身處地」、「不留餘地」、「易地而處」。
本性、心思、意志的領域。如:「見地」、「心地」。
本質、底子。如:「質地」。
語助詞。置於副詞之後。同「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寫」。
    
瀏覽人次:22054 收藏人次:6549129
高出水面的平地。如:「大陸」、「陸地」。
大陸地區的簡稱。如:「陸委會」。
旱路。如:「水陸交通」。
姓。
「六」的大寫。
    
瀏覽人次:21503 收藏人次:14141872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大王: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瀏覽人次:18265 收藏人次:4276543
研習。如:「學習」、「好學」、「學技術」、「學而不厭」。
模仿。如:「呀呀學語」、「有樣學樣」、「九官鳥會學人說話」。
學問。如:「學術」、「博學」、「求學」、「品學兼優」、「才疏學淺」。
學科。如:「哲學」、「文學」、「科學」、「醫學」、「經濟學」。
學說派別。如:「漢學」、「紅學」、「宋明理學」。
求學的場所。如:「學校」、「小學」、「中學」、「大學」、「學堂」。
    
瀏覽人次:16290 收藏人次:4575173
規矩、法度。如:「制度」、「法制」、「兵制」、「中央集權制」。
式樣規範化的。如:「制服」、「制式手槍」。
制定、規劃。如:「制作」、「因地制宜」。
限定、管束。如:「制止」、「管制」、「壓制」、「限制」。
指父母親的喪事。如:「守制」、「嚴制」、「慈制」。
    
瀏覽人次:13594 收藏人次:2199380
分別。如:「區分」、「區別」、「區隔」。
某個特定的地方。如:「區域」、「休息區」、「工業區」、「住宅區」、「風景區」、「加工出口區」。
行政區劃的地方自治單位。如:「士林區」、「大安區」、「苓雅區」、「安南區」。
區區:小、細微。如:「區區小數,不足掛齒。」
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