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4.78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實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際的力量。如:「實力雄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飽滿的。如:「充實」、「實心」。
真實的、實際存在的。如:「虛實」、「實體」。
真誠的、不假的。如:「實話」、「實情」、「真實」、「實在」、「誠實無欺」、「真材實料」。
事跡。如:「事實」、「史實」、「寫實」。
內容。如:「有名無實」、「名實相符」。
真實去做。如:「實行」、「實踐」。
果子。如:「果實」、「結實累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才能、能力。如:「智力」、「實力」、「理解力」、「量力而為」。
風聲鶴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晉書.卷七九.謝安列傳》載,東晉時,野心勃勃的前秦苻堅想要征服中原。孝武帝太元八年,他率領八十萬大軍,逼臨肥水,準備攻打東晉。東晉派大將謝玄、謝石帶八萬精兵抗敵。謝玄知道苻堅實力雄厚,若以正面迎敵,必定吃虧,於是決定採取奇襲的戰術。謝玄先要求苻堅的軍隊向後移,好讓晉兵登岸,兩軍決一勝負。苻堅自恃兵多,不疑有他,就答應軍隊後退。混亂之中苻堅中箭受傷,苻融戰亡,在陣後的秦兵以為秦軍戰敗,慌成一團,丟下武器連夜逃跑,沿途只要聽到風聲、鶴鳴,都以為是晉軍來了,結果苻堅的軍隊終於潰敗,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肥水之戰」。後來原文中的「風聲鶴唳」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極為驚慌疑懼。
蚍蜉撼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4 補充5 例句6 參考資料 解釋蚍蜉,一種大螞蟻。撼,搖晃。螞蟻企圖搖晃大樹。比喻自不量力。 出處唐 韓愈 <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自不量力」 故事 補充(1)相似詞:螳臂擋車、班門弄斧(2)反異詞:量力而行、自知之明 例句憑你這種不純熟的實力,還想和奧運選手同臺較量,簡直是蚍蜉撼樹。 參考資料金淵博、曾鴻儒合編<多功能成語典>,p,234,金安文教機構
四面楚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彭城(今江蘇徐州)流竄的項羽;最後把項羽的軍隊逼進了垓下(今安徽墨璧縣東南)。劉邦兵多將廣,項羽的實力分散,援兵未集,終於被重重的圍住。這時,項羽已戰到兵盡糧絕,情勢危急萬狀,但劉邦為戒懼這位力能拔山舉鼎,不可一世英雄的聲勢,仍不敢貿然以武力相加。後來聽從了張良的計策,改用了一種別開生面的戰術—四面楚歌來制服他。   由是,劉邦乃命令全體士兵,用荊楚(今湖北湖南)的方音反覆在楚軍的四周吹唱一支民歌,以表示漢軍完全占領了楚的土地。不想這方法果然收到了很大的功效。   一天,項羽夜起巡視,忽聞漢軍方面響起了一片歌聲。歌作楚...
苟延殘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勉強撐住局面。如:「兩隊因為實力懸殊,下半場時,弱隊只能苟延殘喘,勉強撐到終場。」
草木皆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見到山上長著許多類似人形的草木,竟以為都是晉軍。於是回頭對他弟弟苻融說:「你看那山上,還有那麼多實力強大的軍隊,誰說晉兵很少呢?」而流露出悵然若失的憂慮。之後苻堅在肥水被謝玄所敗,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肥水之戰」。後來「草木皆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疑神疑鬼、驚恐不安。
差強人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尚可振奮人心。後用以形容大體上尚能令人勉強滿意。語本《後漢書.卷十八.吳漢傳》。[例]他今天的表現差強人意,希望下一場比賽他能發揮應有的實力
鎩羽而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鎩羽指鳥傷了翅膀,羽毛脫落。鎩羽而歸比喻失意或受挫折而回。如:「這場球賽由於挑戰隊實力堅強,使得衛冕隊鎩羽而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