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65.0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實踐理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踐理性係對理論理性而言;理論理性指理性的認識能力,而實踐理性則指理性的實踐能力。此處的「實踐」並非是社會實踐,而是指人的意志對於對象起作用的能力,稱為意志能力。實踐理性是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哲學思想中,探討道德理想的重要概念;他並著有〔實踐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一書,闡明理性的實行作用。因此康德指出理論理性及實踐理性,是純粹理性的兩面,均為人先驗的(Transcendental)兩種能力。
  康德哲學主要是在主客對立的傳統知識論中,以主體的提升或先驗方式,批判經驗主義對感官之依賴,以及理性主義...
實踐理性與理論理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踐理性和理論理性是指理性能力在道德實踐與科學認知兩個方面之不同運用。康德(Immanuel Kant)認為,實踐理性與理論理性並非對立或二分,而是理性能力的不同運用。就理論理性方面而言,所注重的是「知識如何可能」的問題。康德一方面受到啟蒙運動的影響,特別重視人類理性在歷史演進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則受牛頓(I. Newton)物理學的影響,認為只有普遍有效性的命題,才能稱為知識,亦即知識的存在不會受任何偶然因素的影響而變動。
  為了尋求 「普效性知識如何可能?」的基礎,康德由對象的思惟轉而對認知主體進行剖析。他認為只有認知主體對認知對象進行建構時,混沌的經驗才能產生意義,此時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飽滿的。如:「充實」、「實心」。
真實的、實際存在的。如:「虛實」、「實體」。
真誠的、不假的。如:「實話」、「實情」、「真實」、「實在」、「誠實無欺」、「真材實料」。
事跡。如:「事實」、「史實」、「寫實」。
內容。如:「有名無實」、「名實相符」。
真實去做。如:「實行」、「實踐」。
果子。如:「果實」、「結實累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的原則、規律。如:「原理」、「道理」、「公理」、「義理」、「真理」。
物質的紋理、組織。如:「肌理」、「木理」、「紋理」。
辦事、處置。如:「處理」、「治理」、「辦理」、「代理」。
修治、使整齊。如:「整理」、「理家」、「理髮」。
對別人的言語行動表示意見或反映的態度。如:「理會」、「置之不理」、「不理你了!」
順序、層次。如:「有條有理」、「這封信寫得條理分明。」
溫習、熟習。如:「理熟了功課」、「書不理不熟」。
自然學科。如:「理化」、「理工」、「理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踩、踏。如:「踐踏」。
實行、遵行。如:「實踐」、「踐諾」、「踐約」。
實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踐」一詞通常用以指「實際的人類行為」而言,這些實際的行為包括政治與道德的行動,與嚴格的智識活動有別。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將「實踐」與「理論」(theory)及「製作」(production)加以區分,認其屬於一種「實用的科學」(practical sciences)。亞里斯多德認為,實踐的知識與理論知識的不同處,後者係人類以理性功能中的最高的直觀理性來面對不可改變的和永恆的存有;而前者則是人類在面對可改變之存有時,以「實用智慧」(phronesis)來探索實踐性的問題。實踐的知識也與製作的知識不同,因為後者最後在導向「作品」及「技藝」;而前者則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賦的本質。如:「天性」、「本性」、「人性本善」。
物體的特質、功用。如:「酸性」、「藥性」、「毒性」。
生物或物體的種別、類別。如:「男性」、「女性」、「陰性」、「陽性」。
脾氣。如:「個性」、「率性」、「任性」、「急性子」。
有關男女情愛交合的。如:「性行為」、「性生活」。
方式、範圍。如:「全國性」、「區域性」、「地方性」、「全球性」。
態度。如:「理性」、「感性」、「冒險性」、「依賴性」。
理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心理學上指一種個人風格類型。此種類型的特質為以邏輯推理方式來觀察事情。不易顯露情感,不善同情,也不在意人際關係是否和諧。相對於感性而言。如:「理性的人雖似無情,但在法理的維護上立場比較穩。」
2.思考、判斷、推理等的能力。相對於感性而言。
3.理智、冷靜。如:「遇到大事千萬要理性思考,沉著應對,切莫感情用事,壞了大局。」
亞理士多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來的,本身並無錯誤;但是如缺乏理性功能,則判斷就遠離事實或真理了。亞里士多德又將理性分為兩層:一是實踐理性(practical reason),即身體力行中體驗真理。不光是「談」而已,卻是在實際活動中來進行知。例如:因練習技藝而變成技藝匠,因建築而成建築師,因有公正行為而成為公正人士,只說而不行,不訴諸實踐,如同蘇格拉底所言,並非真知僅是知的淺。二是理論理性(theoretical reason),指因純粹知而知,本身是一種超越實體的冥想,除了知之外別無目的,也一無所求。亞氏認為此種境界,最是幸福,此種心靈,終將不朽。...
道德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犯錯時才使用。另一種是積極的教育,屬於文化的教導。康德的道德教育理論奠基於其《道德形上學的基礎》、《實踐理性批判》和《道德的形上學》之上。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道德教育英文關鍵字:moralische Erziehung 參考資料歐陽教著。教育哲學,1999年初版,頁242-243,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