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7.11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寫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抄的書籍。明.邱濬《大學衍義補.卷九四.治國平天下之要八.備規制.圖籍之儲》:「唐以前書籍皆寫本,人以藏書為貴,精於讎對。」也稱為「抄本」、「鈔本」。
晉人寫本〔三國志〕殘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人寫本〔三國志〕殘卷是我國現存早期紙寫本實物。前後共發現3卷。甲本卷是於1924年在新疆部善出土,〔三國志.吳書〕殘卷起自〔吳書.虞翻傳〕「權于是人怒」句「怒」字。終於〔張溫傳〕「臣自(入)遠境」句「境」字。中有殘缺,共80行,存有1,090餘字。乙本兩個殘卷,是於1965年1月10日在新疆吐魯番芙沙古城附近的一座出佛塔遺址中出土。一卷為〔吳書.孫權傳〕殘卷,存40行,共570餘字,中有殘缺,存建安25年的後半和黃武元年前2/3左右的內容。另一卷為〔魏書.臧洪傳〕殘卷,存21行,存字近600。起自「不蒙觀過之貸」句「貸」字,終於「感婚姻」3字。後兩卷現藏新疆博物館,此3卷分別為3位書手所...
寫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臨摹影鈔的書本。舊時按照宋、元舊版的書摹寫而成的書本,其字體、標點、格式跟原本完全一樣的,稱為「影寫本」。也稱為「影本」、「影鈔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筆書寫。如:「寫字」、「寫書」、「寫稿」。
摹畫。如:「寫生」、「圖寫」、「寫景」。
逍遙而沒有拘束。如:「生活寫意」。
根據實情來記錄。如:「寫實」、「寫情」、「寫照」。
寫真:A>描畫或以相機拍攝人像。B>描寫真實的事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木的根。如:「根本」、「草本」。
事物的根源或本原。如:「基本」、「助人為快樂之本」。
主要的、中心的。如:「本體」、「校本部」。
原來的。如:「本來」、「本意」、「原本」。
依憑。如:「本乎良心」、「打分數要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
自己的。如:「本身」、「本地」、「本國」。
今、目前的。如:「本日」、「本年」、「本月」。
母金、資金。如:「本金」、「成本」、「賠本」、「將本圖利」。
書冊、簿子。如:「課本」、「筆記本」。
量詞:A>計算書籍、簿冊等的單位。如:「五本書」、「三本帳簿」。B>計算戲曲分段的單位。如:「西廂記第四本」。C>計算影片攝製成的膠卷的單位。如:「這部影片長達八大本。」
詩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流域。File:Shi Jing.jpg|thumb|400px|《御筆詩經圖》 - 乾隆帝御筆寫本目錄1 成書過程2 體例分類2.1 風、雅、頌2.2 現存篇目2.2.1 國風2.2.2 小雅2.2.3 大雅2.2.4 頌2.3 賦、比、興3 毛詩序4 評價與影響5 詩經的開篇6 「四始」「五際」說7 文化8 簡帛本詩經9 參考文獻10 外部鏈接11 以上資料來源 成書過程 《詩經》中最早的作品大約成於西周初期,根據《尚書 (經)|尚書》上所說,《豳風·鴟鸮》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華大學的一批戰國竹簡(簡...
憤憤不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非常不滿而憤怒。《喻世明言.卷三二.遊酆都胡母迪吟詩》:「樞密使韓世忠憤憤不平,親詣檜府爭論。」《隋唐演義》第三三回:「令狐達爭不過叔謀,憤憤不平,只得自回衙宇,寫本題奏去了。」
世說新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志人小說中最為後人所讚譽。(註1) 注者劉孝標,生於宋孝武帝時。劉孝標所注本有十卷,今已亡佚,僅唐寫本殘卷還得見其風貌。而我們今天能得見大約都只分三卷(註2)劉孝標的注本備受推崇,但許多引用書本大都不復見。在四庫全書中也稱譽劉孝標能與裴松之三國志注、酈道元水經注、李善文選注等齊名。 參考書目註1 葉慶炳(1987)。中國文學史,頁307-308。台北:學生書局註2 徐震堮(1989)。世說新語校箋,頁2-3。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劉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取法《周易》。〈繫辭傳上〉說:「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而《文心雕龍‧序志》就很明確指出其撰寫本書的目的。他說:「位理定名,彰乎大衍之數,其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大衍之數」就是「天地之數」,《文心雕龍》之作就是彰顯「大衍之數」,與《周易》精神相一致。又劉勰對孔子至為尊崇,本來他一生最重要的職志,就是要效法兩漢經師,徧注群經,但因馬融、鄭玄等為群經作傳注已有很大的成就,只好改作《文心雕龍》來弘揚經教,〈序志〉篇又說:「予生七齡,乃夢彩雲若錦,則攀而採之,齒在踰立,則嘗夜夢執丹漆之禮器,隨仲尼而行;旦而寤,迺怡然...
敦煌曲子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世紀初,大量五代寫本被發現于甘肅敦煌莫高窟(又稱千佛洞)。隨之而重新問世的唐五代民間詞曲,或稱為敦煌曲子詞,或稱為敦煌歌辭。它們是千年詞史的椎輪大輅,內容廣泛,形式活潑,風格繁富,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和濃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詞興起于民間時的原始形態。敦煌曲子詞是唐代民間詞。詞起于唐盛于宋。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白居易等人都有不少名詞佳作傳世。而唐代文人詞是受了民間詞的影響而興起的。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甘肅敦煌莫高窟(即千佛洞)石室裏發現了大量唐五代人手抄本,其中有若干民間作品曲子詞。早的約在唐高宗開元年間(714—7...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