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77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小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對計程車的代稱。因從民國八十年起,臺灣計程車外觀統一為黃色而得名。[例]除了路邊攔車,也能透過手機預約小黃
小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宮中執役的人,地位較中常侍低。《續漢書志.第二六.百官志三》:「小黃門,六百石。(本注曰):宦者,無員。掌侍左右,受尚書事。上在內宮,關通中外,及中宮已下眾事。諸公主及王太妃等有疾苦,則使問之。」後泛指宦官、小太監。宋.何薳《春渚紀聞.卷六.裕陵睠賢士》:「裕陵初無深罪之意,密遣小黃門至獄中視某起居狀。」
高山小黃鼠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瞧這小傢伙太可愛了!但台灣有這一號動物卻是到最近才發現的,長久以來高山小黃鼠狼一直隱名埋姓的住在台灣的偏僻高山地帶, 可能由於數量稀少,也可能是因為牠機警過人,一百多年以前未被英國人捕獲,八十多年以前也沒有被日本人逮到;甚至到了1969年,位於台北的預防醫學研究所因進行病媒研究,終於在合歡山區第一次捕得了一隻,但當時被鑑定為一般黃鼠狼,製成標本後就儲放在標本櫃裡,並未引起注意,直到1995年該件標本輾轉進入了本館,才引發了有關牠的一連串調查研究,並被發表為新紀錄種.而台灣的哺乳類動物因此又得以增添一個種類 棲地分布:目前的採集紀錄包括合歡山區,塔塔加山區以及南投縣梅峰山區.並不常見.
高頭蝠(小黃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cotophilus kuklii (Leach, 1821)
頭軀幹長5.6~6.8公分,尾長3.9~5.4公分,前臂長4.8~5.3公分,體重15~22公克;體型結實,體色淺棕色或橄欖綠色,毛伏貼於身體上,腹部灰色,耳殼小,耳珠弧曲,後頭部較高呈隆起狀;齒式為1/3,1/1, 1/2, 3/3。
巴基斯坦到中南半島、斯里蘭卡、海南島、蘇門答臘、婆羅洲、爪哇、巴里島、蘇拉威西、菲律賓等南太平洋諸島、台灣。
棲所為低海拔棕櫚科葉叢、樹洞、住家中,也會利用橋墩下之燕巢作為棲息處所;通常在地面上方3~12公尺處覓食,食物包括甲蟲、白蟻、蛾、和其他昆蟲;懷孕期105~115天,一胎1~2仔。在台灣於新竹縣竹東、南投縣竹山、雲林縣褒忠、嘉義縣大浦、台南縣新化有發現記錄。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翼手目(Order Chiroptera)
蝙蝠科(Family Vespertilionidae)
小黃腹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attus losea (Swinhoe, 1871)
體背呈濃褐色,腹部為灰白或乳白色,幼時背腹分界明顯,成體則模糊。頭軀幹長14.2~15.3公分,尾長14.6~14.7公分。
中國大陸東南部、南部、海南島、台灣及中南半島。
主要棲息在農墾地,有時也會在樹林中出現。在台灣普遍分布於全省農耕地與廢棄草地區,在北部分布海拔低於500公尺,中南部則可達1,500公尺處,雜食性,偏好蛋白質、澱粉及水份高的食物,在農耕地常以花生、稻等農作物為食,是農作物五大鼠害之一,也是防治的對象;在農耕地以外地區,常以雜草嫩莖為食;全年均可生殖,以夏、秋季為生殖高峯,北部地區的生殖季節以5~7月為高峯,一胎可生4仔。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囓齒目(Class Rodentia)
鼠科(Family Muridae)
小黃紋挵蝶(1282-2137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插
埔里小黃紋挵蝶(1282-20829)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插
小黃鰭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紡錘形,橫切面近圓形,稍側扁;尾柄細長,平扁,每側具發達的中央隆起脊,尾鰭基部每側另具小隆起脊2條。眼中大。上下頜各具細小尖齒一列。鰓耙正常,第一鰓弓上之鰓耙數為19-27。體被細小圓鱗,頭部無鱗,胸部鱗片特大,形成胸甲。第一背鰭具硬棘XIII-XIV,與第二背鰭起點距離相當近,其後具8-9個離鰭;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形,不特別延長而略呈鐮刀形,較胸鰭為短;胸鰭略短於頭長,僅延伸至第二背鰭起點下方;尾鰭新月形。體背側藍黑色,腹部銀白色,體側具有5-10條銀白色點狀縱帶。背鰭、胸鰭及腹鰭灰黑色;離鰭均為黃色而帶灰緣;尾鰭灰黑而帶黃綠色光澤。
埔里小黃紋挵蝶(1282-2072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插
埔里小黃紋挵蝶(1282-20818)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