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9.24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島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周被水圍繞的小面積陸地。形成的方式主要有陸地隆起、火山噴發、珊瑚礁生長或泥沙堆積等。此外,過去某些海岸丘陵地帶因海水面相對抬升,僅存丘頂露出水面,也可形成島嶼
島嶼殘存種(孑遺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佈在島嶼或群島上的古老孑遺物種。這些物種原先分布較廣,後因陸沉或板塊運動之作用,而分布到島嶼。當分佈在其他地區的同種生物因氣候、環境之變遷,或因其他原因而滅絕,只留下生活在島嶼上的族群時,便形成島嶼殘存種。
島嶼防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島嶼屏衛在國土外圍,具有國防價值,稱為「島嶼防線」。如:「此一列島位居海峽中間,易守難攻,是該國重要的島嶼防線。」
島嶼特有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島嶼上進化出的特有種生物。一般而言,島嶼上生物的種源是鄰近的大陸地區。入侵或播遷到島嶼上的生物,面對的天擇壓力與種源地不同,且與種源地間的基因交流有限,經過一段時間的隔離及進化後,易與種源生物間有所分化,而形成分布侷限在島嶼上的特有種。
島嶼側帶小公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形,腹部圓,僅有4-8枚小稜鱗位於胸鰭與腹鰭間。頭略長。吻鈍圓,突出。眼中大。口大,略下斜;上頜前端突出於下頜,上頜骨末端尖,向後延伸達前鰓蓋骨之後緣;前鰓蓋骨之後緣呈凹入。鰓耙細長而密,下枝鰓耙在25-28間。體被圓鱗,鱗小而薄,易脫落,無側線。背鰭短,位於體中央,前方貝1棘狀稜鱗;腹鰭短,末端未達背鰭起點;臀鰭起點位於背鰭中部下方。體灰白色,體側中央由頭部起始至尾柄具一條銀白色帶。各鰭多半透明而略呈青灰色。
島嶼齒緣雙尾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島嶼齒緣雙尾蛾Phazaca insulata頭頂白色,前額黃褐色,下唇鬚深褐色,略向上彎曲,觸角絲狀,背方白色,腹方黃褐色,在雄蟲較粗扁;胸部為黑褐色,足褐色。腹部背面黑褐色,腹面褐色。前翅三角形,前緣平直,頂角圓滑,外緣圓滑,內緣翅基到中央處略微突出;後翅較前翅略小。前翅黑褐色,外緣線不清楚,亞外緣線為一排斷開之細點;腹面灰白色。後翅顏色與前翅相同,在前緣中央有一明顯半月形白斑,亞外緣線黑褐相間,後中線黃褐色內方黑色,中線褐色不清楚大致與後中線平行。 本種與產自新幾內亞之P. niveicosta (Warren, 1906)、P. corrasa (Warren, 1906)及澳洲附近F...
島嶼鐵甲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型相近於褐斑鐵甲蟲,不過背面的刺明顯比較短,翅鞘側緣的短刺非常小或消失,體色黑色,腹部及腳為黃褐色,觸角黑褐色。體長:4.0-4.5 mm。 
地球島嶼研究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立於1982年,是民間組織。其成員參與並協調有關環境及野生動物的計畫。此研究所成立的目的,是尋求或開發新的方法或方向,以求達到全球環境保育、保護、及復修的目的。此研究所鼓吹以在生態上及社會上均妥善上,努力促使公共政策改善。在與環境相關的問題上,環保基金會主動採取法律行動或訴訟。在環境之公共服務與教育方面,有積極的推廣計劃,此外並推動研究、民眾教育、行政與法律製訂等活動。目前有會員二十萬人,專職人員120人。
島嶼美銀漢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島嶼龜金花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種與紹德龜金花蟲Cassida sauteri非常相像,但此種體型較小(翅鞘長度少於6 mm,紹德龜金花蟲則比6 mm還長);而紹德龜金花蟲其翅鞘基部遠比前胸背板寬(島嶼龜金花蟲則較不明顯);且此種小盾片的黃斑拱起,並無其他種類具此特徵。體長:5.6~6.3 mm。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