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51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左賢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匈奴貴族的封號。《後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傳》:「其大臣貴者左賢王,次左谷蠡王,次右賢王,次右谷蠡王,謂之四角。」明.陳與郊《文姬入塞》:「前日亂軍中,沒入左賢王帳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主,或一種爵位。如:「王室」、「帝王」、「女王」、「國王」、「親王」、「王公大臣」。
群體的領袖。如:「蜂王」、「汽車大王」、「萬獸之王」。
技藝超群的人。如:「歌王」、「棋王」、「拳王」。
泛稱國家的。如:「王法」、「王師」。
姓。
統治。如:「王天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善良美德的。如:「賢慧」、「賢淑」、「賢妻良母」。
有才幹德識的人。如:「聖賢」、「先賢」、「見賢思齊」、「選賢與能」。
對輩分相同或較低的人的敬稱。如:「賢弟」、「賢內助」。
勝過。如:「君賢於眾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位置、方向。與「右」相對。如:「左手」、「左邊」、「江左」、「左方」。
反對、違背。如:「意見相左」。
政治思想較激進的。如:「左派」、「左傾」。
不正當的。如:「旁門左道」。
左右:A>左邊與右邊。B>表示大概、不確定。如:「她身高一百六十公分左右。」C>影響。如:「既然下了決心,就不要再被別人所左右。」D>身邊。如:「她喜歡跟隨在他的左右。」E>反正。如:「左右是死,我們拚了吧!」
天翻地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儒蔡邕之女。幼承家學,博覽群籍,深諳音律。獻帝初平二年(西元191),被入侵的羌胡擄至北方,為南匈奴左賢王去卑脅迫成親,從此羈留胡地十二年,並育下二子。曹操當政後,念及與蔡邕的舊日情誼,遣使前往胡地,將蔡琰贖回。〈胡笳十八拍.第六拍〉中,描述蔡琰身居胡地,看到全然異於故鄉的風土民情,不禁感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變故,就像天地整個翻覆過來一般。後來「天翻地覆」就用來形容巨大地改變原有的情狀。
翻天覆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儒蔡邕之女。幼承家學,博覽群籍,深諳音律。獻帝初平二年(西元191),被入侵的羌胡擄至北方,為南匈奴左賢王去卑脅迫成親,從此羈留胡地十二年,並育下二子。曹操當政後,念及與蔡邕的舊日情誼,遣使前往胡地,將蔡琰贖回。〈胡笳十八拍.第六拍〉中,描述蔡琰身居胡地,看到全然異於故鄉的風土民情,不禁感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變故,就像天地整個翻覆過來一般。後來「天翻地覆」就用來形容巨大地改變原有的情狀。
蔡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蔡琰(177年-?),原字昭姬,晉時避司馬昭諱,改字文姬,陳留圉(今河南杞縣)人,為蔡邕的女兒,博學有才,通音律,是建安時期著名的女詩人。  初嫁衛仲道,夫亡無子,歸寧於家,後為董卓部將所虜,十二年流落匈奴,嫁南匈奴左賢王,生二子。  建安十二年(西元207年),曹操遣使以重金贖回,再嫁陳留董祀。  後來董祀犯罪論死,蔡琰親自向曹操求情,時值嚴冬,史載“蓬首徒行,叩頭請罪,音辭清辯,旨甚酸哀,眾皆為改容。”曹操最後同意為董祀赦免。 著作   傳世有《悲憤詩》二篇,一為五言,一為楚辭體,以及長詩《胡笳十八拍...
旗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旗與鼓。軍隊中用以壯軍威或發號令的器具。《左傳.成公二年》:「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漢書.卷五四.李廣傳》:「力戰,奪左賢王旗鼓。」
地覆天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儒蔡邕之女。幼承家學,博覽群籍,深諳音律。獻帝初平二年(西元191),被入侵的羌胡擄至北方,為南匈奴左賢王去卑脅迫成親,從此羈留胡地十二年,並育下二子。曹操當政後,念及與蔡邕的舊日情誼,遣使前往胡地,將蔡琰贖回。〈胡笳十八拍.第六拍〉中,描述蔡琰身居胡地,看到全然異於故鄉的風土民情,不禁感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變故,就像天地整個翻覆過來一般。後來「天翻地覆」就用來形容巨大地改變原有的情狀。
覆地翻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儒蔡邕之女。幼承家學,博覽群籍,深諳音律。獻帝初平二年(西元191),被入侵的羌胡擄至北方,為南匈奴左賢王去卑脅迫成親,從此羈留胡地十二年,並育下二子。曹操當政後,念及與蔡邕的舊日情誼,遣使前往胡地,將蔡琰贖回。〈胡笳十八拍.第六拍〉中,描述蔡琰身居胡地,看到全然異於故鄉的風土民情,不禁感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變故,就像天地整個翻覆過來一般。後來「天翻地覆」就用來形容巨大地改變原有的情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