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8.84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巴巴劫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勞碌奔波、勉強應付。元.狄君厚《介子推》第四折:「道他曾巴巴劫劫背著主公,破破碌碌踐紅塵。」孤本元明雜劇《洞天玄記》第四折:「巴巴劫劫,都只為愛子憐妻;碌碌波波,常只是爭人競我。」也作「巴巴結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急切盼望。如:「巴望」、「巴不得」。
接近、貼近。如:「巴著窗戶瞧」、「前不巴村,後不著店。」
巴結:討好、奉承。如:「他總是一意巴結他的上司。」
巴掌:手掌。如:「他臉上還留著鮮明的巴掌印。」
下巴:臉部的下方。如:「他的下巴長了一顆青春痘。」
指大陸地區四川東部。如:「巴蜀」、「巴東三峽」。
詞綴:A>附屬在物體下面或後面的東西。如:「尾巴」、「嘴巴」。B>凝結成塊的物體。如:「泥巴」、「鹽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取、搶奪。如:「打劫」、「搶劫」、「劫持」、「打家劫舍」。
災難、災禍。如:「浩劫」、「劫難」、「劫數」、「劫後餘生」。
巴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黏合的樣子。如:「乾巴巴」、「焦巴巴」。宋.陸游〈大慧禪師真贊〉:「平生嫌遮老子,說法口巴巴地。」
2.形容迫切、盼望的樣子。元.童童學士〈新水令.燒痕回綠套.駐馬聽〉曲:「望眼巴巴,春陌香塵迷去馬。」
3.特地、偏偏。《金瓶梅》第二三回:「惠蓮道:『我不得閑,與娘納鞋哩!隨問教那個燒燒兒罷,巴巴坐名兒教我燒!』」《紅樓夢》第三一回:「今兒巴巴的自己帶了來,我當又是什麼新奇東西,原來還是他。」
4.多話的樣子。如:「上課鐘響了,他還巴巴的說個不停。」也作「吧吧」。
劫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追求不息的樣子。唐.韓愈〈貞曜先生墓誌銘〉:「人皆劫劫,我獨有餘。」
2.世世。唐.白居易〈畫水月菩薩讚〉:「生生劫劫,長為我師。」
巴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奉承、攀附。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二折:「他每待強巴劫深宅大院,怎知道摧折了舞榭歌樓。」也作「巴結」、「把結」。
2.努力、勤奮。《金瓶梅》第六七回:「俺如今自家還多著個影兒哩,家中一窩子人口要吃穿盤攪。自這兩日,媒巴劫的魂也沒了!」也作「巴結」。
巴巴結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勞碌奔波、勉強應付。《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光陰迅速,大娘子在家巴巴結結,將近一年,父親見他守不過,便叫家裡老王去接他來。」也作「巴巴急急」、「巴巴劫劫」、「波波劫劫」、「劫劫巴巴」、「劫劫波波」、「結結巴巴」。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