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6.89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巴巴罾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亂成一團的網子。如:「這巴巴罾兒叫人不知從何整理起。」
2.形容亂成一團。如:「他這麼一攪局,這會兒大廳上可是巴巴罾兒的了。」
3.比喻其貌不揚、瘦小枯乾的樣子。如:「這人長得巴巴罾兒似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孩子。如:「嬰兒」、「幼兒」、「兒童」、「兒戲」、「小兒科」。
年輕人。如:「中華健兒」、「三軍健兒」。
男孩子。如:「兒子」、「男兒當自強」。
兒女的總稱或自稱。如:「吾兒」、「不孝兒」。
附於名詞、代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之後,構成衍聲複詞,與所附的詞合為「兒化音」(注音ㄦ),一般而言沒有意義。如:「花兒」、「那兒」、「老頭兒」、「慢慢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急切盼望。如:「巴望」、「巴不得」。
接近、貼近。如:「巴著窗戶瞧」、「前不巴村,後不著店。」
巴結:討好、奉承。如:「他總是一意巴結他的上司。」
巴掌:手掌。如:「他臉上還留著鮮明的巴掌印。」
下巴:臉部的下方。如:「他的下巴長了一顆青春痘。」
指大陸地區四川東部。如:「巴蜀」、「巴東三峽」。
詞綴:A>附屬在物體下面或後面的東西。如:「尾巴」、「嘴巴」。B>凝結成塊的物體。如:「泥巴」、「鹽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巴巴罾兒」條。
巴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黏合的樣子。如:「乾巴巴」、「焦巴巴」。宋.陸游〈大慧禪師真贊〉:「平生嫌遮老子,說法口巴巴地。」
2.形容迫切、盼望的樣子。元.童童學士〈新水令.燒痕回綠套.駐馬聽〉曲:「望眼巴巴,春陌香塵迷去馬。」
3.特地、偏偏。《金瓶梅》第二三回:「惠蓮道:『我不得閑,與娘納鞋哩!隨問教那個燒燒兒罷,巴巴坐名兒教我燒!』」《紅樓夢》第三一回:「今兒巴巴的自己帶了來,我當又是什麼新奇東西,原來還是他。」
4.多話的樣子。如:「上課鐘響了,他還巴巴的說個不停。」也作「吧吧」。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