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00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巴拉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名稱。「Raks al-baladi」意指庶民之舞,為一種女子獨舞的傳統形式。《巴拉迪》(Baladi)表演者,本為埃及人,她們的舞常被歐洲人稱為肚皮舞(Dance du ventre),由於是在隱密的私人小場地中表演,所以並不適合一般性的大舞台。舞者不用很大的表演空間或進行場地,只是站在一個位置上,下半身及臀部做劇烈而糾纏的動作,此時手臂自然上舉,傳統上《巴拉迪舞》並不強調手臂或上半身。觀眾環繞著舞者而坐,舞者會轉變方向,對不同的觀眾呈現動作或姿態,即使觀眾只坐在一面,舞者還是會讓他們看到側面與背面的舞蹈姿態,舞者從不考慮樂師與觀眾的差別反應再去完整編舞,不管穿鞋或是赤足表演,《巴拉迪舞...
《Serpent of the Nile》.
巴拉迪訥;高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巴拉迪訥(Baladines)是中古法語,意為高舞。由丑角默劇演員及喜劇演員表演。有時亦伴有歌唱。其後逐漸演變成為特技表演,並無節奏可言,通常由二、三男舞者組成一個小舞團,旅行表演。巴拉迪訥舞之後又產生多種形式之勃浪舞(Branle)及華爾滋舞。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導、啟發。如:「啟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急切盼望。如:「巴望」、「巴不得」。
接近、貼近。如:「巴著窗戶瞧」、「前不巴村,後不著店。」
巴結:討好、奉承。如:「他總是一意巴結他的上司。」
巴掌:手掌。如:「他臉上還留著鮮明的巴掌印。」
下巴:臉部的下方。如:「他的下巴長了一顆青春痘。」
指大陸地區四川東部。如:「巴蜀」、「巴東三峽」。
詞綴:A>附屬在物體下面或後面的東西。如:「尾巴」、「嘴巴」。B>凝結成塊的物體。如:「泥巴」、「鹽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牽、扯。如:「拉車」、「拉扯」、「拉鈴」。
延長。如:「拉長」。
撮合、聯絡使接近。如:「拉攏」、「拉關係」、「拉生意」。
幫助。如:「拉他一把」。
排泄。如:「拉肚子」、「拉屎」。
一種演奏方法。如:「拉胡琴」、「拉小提琴」。
拉拔:撫養。如:「她辛辛苦苦的把兩個小孩拉拔長大。」
巴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巴,疤的假借字。「巴拉」指疤痕。《醒世姻緣傳》第四四回:「你當初說的是甚麼話?惱殺咱將頭砍弔,碗口大巴拉。」
2.桃金孃科「番石榴」的別名。模擬閩南語稱此水果的語音。參見「番石榴」條。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