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71.78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巷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里巷中唱歌。《禮記.曲禮上》:「里有殯,不巷歌。」《文選.張協.七命》:「玄齠巷歌,黃髮擊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路、街窄小的道路。如:「巷子」、「長巷」、「巷弄」、「大街小巷」、「街頭巷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詞的曲子。如:「歌曲」、「歌詞」、「歌謠」、「兒歌」、「流行歌」。
唱。如:「歌唱」、「高歌一曲」。
頌揚。如:「歌頌」、「歌功頌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兒童額前垂下的頭髮。通「髫」。如:「垂齠」。《文選.張協.七命》:「玄齠巷歌,黃髮擊壤。」
擊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古代的遊戲。將一塊鞋狀的木片當靶子,在一段距離之外用另一塊木片對其投擲,打中則獲勝。漢.王充《論衡.刺孟》:「夫毀瓦畫墁,猶比童子擊壤於塗,何以異哉?」此本為老人閒暇無事時的遊戲。《藝文類聚.卷一一.帝王部.帝堯陶唐氏引帝王世紀》:「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五十老人擊壤於道。」後比喻太平盛世。《文選.張協.七命》:「玄齠巷歌,黃髮擊壤。」唐.張說〈季春下旬詔宴薛王山池序〉:「河清難得,人代幾何?擊壤之歡,良有以也。」
南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宋、元時期流行於南方的戲曲。是中國戲曲最早的成熟形式,直接影響明代傳奇。因起源於浙江溫州,故也稱為「永嘉雜劇」、「溫州雜劇」。當地稱為「戲文」。所用的音樂主要是南曲。南戲的早期作品傳世很少,直到元代末期,始有一些藝術成就較高的作品出現,如《琵琶記》,及四大傳奇的《荊釵記》、《白兔記》、《拜月記》、《殺狗記》等流傳至今。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