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74.999 ms
共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常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常的禮制。《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下》:「古者壇場有常處,燎禋有常用,贊見有常禮。」唐.韓愈〈論孔戣致仕狀〉:「七十求退,人臣之常禮。」
|
常禮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常所穿的禮服。相對於大禮服而言。
|
太常禮儀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元朝(1271∼1368)中央機構之一。中統元年(1260)始設太常寺。至大元年(1308)將寺提升為院。至大四年(1311)後改為太常寺。延祐元年(1314)又將太常寺升為太常禮儀院。由大司徒統領,下有同知、金院、同金、院判等官職。轄有太廟署、郊祀署、社稷署及大樂署等機構。職掌大禮樂舞,祭享宗廟社稷、封賜諡號等事宜。
《元史.卷八十八》。
|
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的行為規範。如:「禮俗」、「禮節」、「禮法」、「禮儀」。
表示尊敬的態度或行為。如:「禮貌」、「敬禮」、「行禮」、「禮賢下士」。
儀式。如:「典禮」、「喪禮」、「成人禮」、「成年禮」。
贈送人家的物品。如:「禮物」、「獻禮」、「送禮」、「禮金」、「禮餅」。
尊敬、厚待。如:「禮遇」、「禮聘」。
禮拜:A>向神行敬拜禮。B>基督徒於星期日集會,敬拜上帝的儀式。如:「星期日是基督徒做禮拜的日子。」C>一個星期為一禮拜,星期日為禮拜日。如:「下個禮拜開始期中考。」
|
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普遍的、一般的。如:「日常」、「平常」、「常態」、「常識」、「人之常情」。
反復發生的。如:「時常」、「經常」。
持久固定不變的。如:「常理」、「常道」、「常規」。
時時可行、恆久不變的倫理、法則。如:「倫常」、「三綱五常」。
|
七上八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貢父,號公非,劉敞弟。仁宗慶曆六年進士。歷州縣官二十年,入為國子監直講,遷館閣校勘。神宗熙寧初同知太常禮院,以反對新法出知曹州。哲宗元祐中召拜中書舍人。博覽群書,精於史學,助司馬光修《資治通鑑》,專治漢史部分。
(3) 臺章:臺,對人尊稱的敬辭。章,寫文章。
(4) 三平二滿:平平淡淡、過得去。此為自謙,指文章普普通通。
(5) 熟視:細看。
|
昏定晨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晚間服侍父母就寢,早晨向父母請安。語本《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指子女侍奉父母的日常禮節。《孤本元明雜劇.群仙朝聖.頭折》:「孝者侍養雙親,昏定晨省,冬溫夏凊,以報生身之恩。」《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為人子者,冬溫夏清,昏定晨省,出入扶持,請席請衽,也有個一定的儀節。」也作「晨昏定省」。
|
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常禮、常法。《書經.康誥》:「不率大戛,矧惟外庶子訓人。」唐.孔穎達.正義:「戛猶楷也,言為楷模之常,故戛為常也。」
|
言過其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應劭所著的《風俗通義》中的〈正失〉篇,開頭即點出此篇是為了糾正歷史上善惡謬誤所寫,所以立篇名為〈正失〉。在孝文帝這段中,指出劉向認為世俗流傳漢文帝的許多事跡,大多是些誇大,與事實不相符的穿鑿附會之說。只因文帝非常禮遇來上諫的大臣,所以大臣們對文帝多有褒獎。例如:文中列舉十數件關於文帝的善行,都有溢美、牽強附會之嫌。後人看到這些褒揚的文章,就以為全是事實。世上的非議與稱讚,有很多是名實不符,但會去求證的人不多,隨聲附和的人倒是不少。應劭在此對劉向的看法表示贊同。後來「言過其實」被用來指言辭虛妄誇大,與事實不相符。
|
不識抬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他說明來意,因為夜晚風清月霽,特請唐三藏來會友談詩。接著又出現了三位老者,各有稱號,對待唐三藏也非常禮遇,邀請他進入石屋飲茶吟詩,然後這五人就著詩興,相和起來了。過了許久,有兩個青衣女童提著一對燈籠,後引著一位仙女,仙女手上轉動著一枝杏花,笑吟吟地走進門。這位仙女原來是杏仙,容貌美麗,儀態端莊,因聽聞有佳客在此,也來一起吟詩。她並且對唐三藏表達愛慕之意,一旁四位老者也都願意做媒,成就這份姻緣。但唐三藏一聽,臉色丕變,大聲數落他們共同設此美人計要來陷害他。四老一看唐三藏生氣,都不再多說了。此時四老的赤身使者卻暴跳如雷地指責唐三藏,說他不識抬舉,竟然不接受大家的美意!這個杏仙長得漂亮,有才華,別...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