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99.68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幻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認為一切現象只如幻境,所以稱現象的消失為「幻滅」。唐.鄭頲〈臨刑〉詩:「幻生還幻滅,大幻莫過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變化。如:「變幻」、「幻化」。
虛幻、不真實的。如:「幻影」、「幻術」、「夢幻」、「幻想」、「幻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消失、消逝、絕盡。如:「幻滅」、「破滅」、「湮滅」、「自生自滅」。唐.柳宗元〈江雪〉詩:「千山鳥飛絕,萬逕人蹤滅。」
周芬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界,充滿一個聰明美麗、家境優渥、境遇順遂的少女對人生的憧憬與嚮往。等到身份成為妻子,愛情和婚姻又都幻滅時,周芬伶的文風也開始轉變,她對世界的不信任、徬徨、猶豫、掙扎,都在文字的敘述中出現。從周芬伶的散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純情少女在婚姻中遭到挫敗,開始對男人和整個世界都不信任,而後,在痛苦的淬鍊中,她一層層去突破生命的困境,讓生命逐漸成熟。周芬伶這個時期的散文以傷痕累累的形式出現,和早期的甜美天真有相當大的差距。婚姻失敗之後,周芬伶也失去了孩子的監護權,她只能默默地關注孩子的成長,卻無法參與孩子成長的歷程,在父權社會下...
課程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革,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美國教育的弊病。20世紀60年代末期,美國又迅速墮入“冰川時代”。面對著新的幻滅,許多人在萬般無奈之中產生了深深的“懷舊”情愫,社會呼籲“複歸人性”的聲浪日益高漲。正是在這種日趨濃重的“無奈”與“懷舊”社會氛圍之中,人本主義教育應運而生,成為人們新的寄託。社會改造主義課程理論:強調以社會問題為中心。社會重建將「社會」視為課程的重要實體,學生必須學習社會中的各種面向與問題,如此才有能力去克服阻礙,並創造一個具有正義和公理的理想人類社會。然而傳統課本中的社會學、政治學並不是他們課程學習的內容,他們要學...
王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有愚的感覺。王莽是實際政治的失敗者,也是復古思想的殉道者,他在政治舞台上所表現的一切,雖然最後都歸幻滅,但實在是不平凡的。 家庭 後妃 皇後王皇後 (王莽)|孝睦皇後皇後史皇後|史氏侍妾原碧侍妾增秩侍妾懷能侍妾開明 (王莽侍妾)|開明此外,據資治通鑑記載,新朝亡覆之際,王莽除冊立繼-{後}-史氏之外,還同時冊封了一百二十位沒有記載姓名、位號的後宮妃嬪《資治通鑑/卷039》:「王莽欲外示自安,乃染其鬚髮,立杜陵史諶女為皇後;置後宮,位號視公、卿、大夫、元士者凡百二十人。」 子女兒子#姓名母備註長子王宇孝睦皇後王利。...
茅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這時,又遭國民黨反動派通緝。從此,他以茅盾爲筆名,開始創作和其他文學活動。1927年9月,發表《幻滅》,至1928年6月,又先後完成《動搖》、《追求》──即三部曲《蝕》的創作。同年7月,離上海去日本,先住東京,後遷京都。客居日本期間寫有長篇小說《虹》(未完)和一些短篇小說、散文詩作;以及《神話雜論》、《西洋文學通論》和《北歐神話ABC》、《中國神話研究ABC》等著作;《從牯嶺到東京》、《讀〈倪煥之〉》等論文。1930年4月,茅盾從日本回到上海。不久,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並一度擔任“左聯”執行書記。從此,茅盾和魯迅在...
理想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一切想像成合乎希望的樣子。如:「凡事別太理想化,免得與現實相去太遠,徒生幻滅的痛苦。」
包法利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法國作家福樓拜(Flaubert)的小說,西元一八五七年出版。描寫一生性放浪、耽於空想的女子,因不滿丈夫的平庸、日常生活的平淡,乃熱烈追求戀愛,然步步幻滅,終至自殺。全書結構嚴密,文筆細膩,開自然寫實主義之先河。也譯作「波華荔夫人」、「巴伐利夫人」。
新喜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前三至四世紀,希臘地區因舊喜劇沒落,因而興起的新形式喜劇。它對當時的雅典社會,特別是對常見的家庭生活,提出一種溫和的諷諭。雖未如實的描寫當時的生活,卻真實的反映了那個時代商人階級的幻滅精神和對道德問題模稜兩可的態度。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