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1.65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弭節徘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停止不進,流連往復。《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於是楚王乃弭節徘徊,翱翔容與。」
徘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來回走動。《聊齋志異.卷二.嬰寧》:「坐臥徘徊,自朝至於日昃,盈盈望斷,並忘飢渴。」《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望見那晚煙漸散,水光裡月色漸明,徘徊了一會兒,復身上船來安歇。」也作「裴回」。
2.流連。《文選.宋玉.風賦》:「邸華葉而振氣,徘徊于桂椒之間。」唐.李白〈月下獨酌〉詩:「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也作「裴回」。
3.縈繞。《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
4.紛雜起落。晉.陶淵明〈閒情賦〉:「于時畢昴盈軒,北風淒淒,烱烱不寐,眾念徘徊。」
5.猶豫不決。《薛仁貴征遼事略》:「欲往南路,誠恐北有,欲往北行,誠恐南有,徘徊不已。」《三國演義》第九回:「王允時在帝側,聞知此言,奏曰;『臣本為社稷計。事已至此,陛下不可惜臣,以誤國家。臣請下見二賊。』帝徘徊不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徘徊:A>來回走動。如:「徘徊流連」。B>猶豫不決。如:「心中徘徊,難以決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無綵繳纏飾,末端以骨、角鑲嵌的弓。《說文解字.弓部》:「弭,弓無緣可以解轡紛者。」桂馥義證引孫炎曰:「弭謂不以繳束,骨飾兩頭者也。」
2.弓的末端。《廣韻.上聲.紙韻》:「弭,弓末。」《詩經.小雅.采薇》:「四牧翼翼,象弭魚服。」
3.地名。春秋時鄭地,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密縣境。
4.姓。如漢代有弭彊。
1.停止、平息、消除。《左傳.成公十六年》:「若之何,憂猶未弭。」《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下.趙壹傳》:「下則抗論當世,消弭時災。」
2.安撫。通「敉」。《史記.卷四六.田敬仲完世家》:「夫治國家而弭人民者,無若乎五音者。」
3.遺忘。《文選.江淹.雜體詩.潘黃門》:「俯仰未能弭,尋念非但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徘徊:A>來回走動。如:「徘徊流連」。B>猶豫不決。如:「心中徘徊,難以決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莖上分段長葉的部位。如:「竹節」、「松節」、「盤根錯節」。
動物骨頭相連接的部分。如:「骨節」、「關節」。
詞語的單位或文章的段落。如:「章節」、「多音節」、「單音節」、「第一章第二節」。
音樂的拍子。如:「節拍」、「節奏」、「音節」。
時令的區分。如:「節令」、「季節」、「二十四節氣」。
民俗或國定的紀念日。如:「節慶」、「春節」、「中秋節」、「雙十節」、「兒童節」、「逢年過節」。
儀式、規矩。如:「禮節」、「不修小節」、「繁文縟節」。
減少、省略。如:「節錄」、「節制」、「節食」、「節省」、「節約」、「開源節流」。
事情的經過情形。如:「情節」、「細節」。
操守、品行。如:「節操」、「志節」、「高風亮節」。
量詞:A>用於計算時間分段的單位。如:「今天上了三節課。」B>用於計算車廂數目的單位。如:「這列火車共有十二節車廂。」C>用於計算文章或樂曲段落的單位。如:「本文共分三節。」、「國歌共有二十一小節。」
弭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節,車行的節度。弭節指停車。《楚辭.屈原.離騷》:「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宋.蘇軾〈次韻孔文仲推官見贈〉詩:「候吏報君來,弭節江之湄。」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