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9.53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彈琵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演奏琵琶。如:「他從小就喜歡彈琵琶,現在終於成了一名演奏家。」
彈琵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地區比喻抓住問題根本,將工作從頭做過。如:「讓我們來個反彈琵琶,從頭做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撥弄或按弄樂器。如:「彈吉他」、「彈琵琶」。唐.劉長卿〈聽彈琴〉詩:「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琵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彈撥類樂器。琵琶二字始自漢代,最早寫作枇杷或批把,是模擬演奏手法的形聲字,右手向前彈出曰〈批〉,向後彈進約〈把〉。秦末將鼓按上弦改造成為撥弦樂器,稱為「弦」,後世亦稱「秦琵琶」,漢代參考傳統樂器箏、筑、箜篌等,創造出木製直柄、圓形音箱、四弦十二柱、豎抱、用手彈撥的樂器,也稱為琵琶,又名「漢琵琶」,晉代阮咸擅長彈奏此樂器,後人稱之為「阮咸琵琶」,簡稱阮。唐代由印度傳入中國北方的半梨形音箱琵琶,曲項、四弦四柱、橫置胸前、用撥子彈奏,因其頭部向後彎曲,為和當時直柄圓形的漢琵琶區別,故名「曲項琵琶」,為隋唐時代歌舞音樂的重要樂器。宋代以後,稱曲項琵琶為琵琶,直柄圓形的漢琵琶,則稱為阮咸。唐代琵琶...
《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敦煌學大辭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琵琶:一種曲首長頸,下部平面圓背,腹廣而橢圓形的撥彈樂器。一般為四弦,可在馬上彈奏。除用於唱歌、戲曲、歌舞伴奏,也用於樂器的獨奏、伴奏、合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琵琶:一種曲首長頸,下部平面圓背,腹廣而橢圓形的撥彈樂器。一般為四弦,可在馬上彈奏。除用於唱歌、戲曲、歌舞伴奏,也用於樂器的獨奏、伴奏、合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彈琵琶所用的弦撥。《廣韻.去聲.霽韻》:「捩,琵琶撥也。」南朝梁.簡文帝〈詠內人晝眠〉詩:「攀鉤落綺障,插捩舉琵琶。」
慧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聰慧靈敏。《北史.卷一四.后妃傳下.齊馮淑妃傳》:「慧黠能彈琵琶,工歌舞。」《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馮相喜小童如此慧黠,笑道:『使得,使得。』」也作「惠黠」、「黠慧」。
輕攏慢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彈琵琶的手法。唐.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
兀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那、那個。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一折:「兀那彈琵琶的是那位娘娘?聖駕到來,急忙迎接者。」《水滸傳》第四回:「兀那漢子,你那桶裡甚麼東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