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5.77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從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比喻隨從帝王創業。唐.盧殷〈欲銷雲〉詩:「欲隱從龍質,仍餘觸石文。」
從龍,風從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易經.乾卦.九五》:「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龍起生雲,虎嘯生風。比喻同類事物相感應。《三寶太監下西洋》第五六回:「自古道:『雲從龍,風從虎。』他原是龍虎所生,只見他現了本身,立地時刻,海裡狂風大作,白浪翻天。」亦用以比喻聖主賢臣之遇合。
風從虎,雲從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同類的事物會相互感應。唐.李觀〈項籍碑銘〉:「其餘揭竿而呼,爭先刺秦者,如林如藪,於時亂浩浩,兵憧憧,風從虎,雲從龍,三靈昏而四海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跟隨。如:「跟從」、「力不從心」。
依順。如:「服從」、「順從」、「至死不從」。
參與。如:「從事」、「從軍」。
自。如:「從此」、「從來」、「從頭來過」。
依照、採取。如:「從速」、「從輕發落」。
採取。如:「從寬處理」、「從善如流」。
從容:安適不緊張的樣子。如:「從容不迫」、「從容就義」。
附和的、陪同的。如:「從犯」、「主從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中的動物。頭生角、鬚,身似大蛇,有鱗、爪,能飛天、潛水,忽來忽去,有雲相襯。
古代用以比喻君王。如:「龍袍」、「龍體」、「真龍天子」。
借指首領或豪傑才俊。如:「人中之龍」、「臥虎藏龍」。
古生物學上指古代某些巨大的動物。如:「恐龍」、「雷龍」。
龍舟:龍形的船。通常在端午節舉行划船比賽時使用。如:「大家一起去看龍舟比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興起、振起。《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如:「興風作浪」。《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風雲際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認為風從虎,雲從龍,借以比喻人才。風雲際會,比喻人才得遇明君,為時所用,如風與虎、雲與龍得以相會一般。[例]英雄不怕出身低,有朝一日風雲際會,必能出人頭地!
水流濕,火就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往溼處流,火就乾處燒。比喻物以類聚。《易經.乾卦.文言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老殘遊記》第一一回:「於是同類相呼,水流濕,火就燥,漸漸的越聚越多。」
風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語本《易經.乾卦》:「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比喻同類事物相感而際遇得時。《文選.吳質.答魏太子牋》:「臣幸得下愚之才,值風雲之會。」《文選.傅亮.為宋公修張良廟教》:「風雲玄感,蔚為帝師。」
雲龍風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類事物相感應。語本《易經.乾卦.九五》:「水流溼,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比喻聖主賢臣之遇合。唐.李白〈胡無人〉詩:「雲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也作「風虎雲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