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微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微細而分離存在的粒狀物。如溴化銀微小結晶體,可因感光造成潛影。
  微粒物質中直徑小於或等於10微米(1μm=10-6m)之微粒。不同粒徑粒狀物質之物理性質(如光學、電磁學等)和化學成分有很大之不同,因此粒狀物質之特性隨其粒徑不同而異。粒徑小於或等於10微米之微粒較易進入人體呼吸系統致造成呼吸系統健康影響。一般來說,城市中排入大氣之污染物,大部分集中在小粒徑之粒子,某些有害物質,如:鎘、鉛、鎳及苯等致癌物集中在粒徑為0.1~2.5μm之顆粒中;天然來源之粒子(包括揚塵、風砂等)則多數為大於2.5μm之顆粒。因此,根據大氣中粒狀物之粒徑分布可判別其污染來源與對人體健康之危害。
光之微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古典物理裡,光(亦即電磁波)被視之為波動,呈現出干涉,繞射等現象。在二十世紀開始時,蒲朗克為了解決黑體輻射的理論困難,而提出光是由許多微粒(稱之為量子)所組成的假設。這個假設在愛因斯坦對光電效應的解釋下,被廣泛的接受了。而光是由許多微粒所組成,這一概念最直接的證據便是康卜吞效應-由光與電子碰撞後所引起光波長的變化。此種認為光是由許多微粒所組成的學說,稱之為光之微粒說。此微粒被愛因斯坦稱之為光子。
總懸浮微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懸浮在空氣中之粒狀物質之總稱,包括10微米以下可被人體呼吸道吸入者,及10微米以上者,兩者總合稱為總懸浮微粒。總懸浮微粒為評量大氣中粒狀物質污染程度之指標。一般利用高流量採樣器,採氣流量在1.1~1.7m3/min,用適當之濾紙(玻璃纖維濾紙或石英濾紙)連續採樣24小時,所得微粒之總量,即為總懸浮微粒之二十四小時平均濃度。中華民國台灣地區環境空氣品質標準所定之總懸浮微粒濃度二十四小時平均值為 250μg/m3,年幾何平均值為 130μg/m3。
塑膠微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塑膠微粒是一種透過工業生產製成的、直徑小於1毫米的固體塑膠微粒。因其有去除角質與死皮之效果,故在牙膏、洗面乳等產品中廣泛應用。塑膠微粒易造成水污染,影響水生生物並造成環境災害。
微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和電磁波相關的康卜吞實驗及光電效應實驗的各種現象,唯有假設電磁波具有微粒性方能解釋。對於一頻率為ν的電磁波,可視之為由動量為hv/c,v及能量為hν的微粒所組成。式中h=(6.626176 ± 0.000036)×10-34焦耳-秒為蒲朗克常數,而c=2.9979×108公尺/秒則為光速。此微粒被稱為光子,而電磁波所呈現的微粒性,完全可由光子的觀點來解釋。而要完全瞭解自然界的現象,除了古典巨觀的波動性質之外,尚需輔之以微粒性。同樣對於古典巨觀的質點性質之外,亦需輔之以波動性。
微粒物物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微粒是在大氣中存在的粒狀污染物之通稱,以固狀或液體存在,有時稱為懸浮微粒或氣溶膠。粒狀污染物之粒徑在0.01~1000μm,包括10μm以下懸浮微粒,其他有含金屬氮氧化物之金屬燻煙之固態微粒,含碳粒之黑煙,工廠排放之硫酸、硝酸酸霧或一般揚塵之灰塵粒徑在10μm以上的較大顆粒。
微粒顯影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底片顯影用之較細小微粒狀化學藥劑。一般感光愈快顯影粒子愈粗,感光愈慢顯影粒子愈細。見顯影劑。
鐵磁體微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雷射列印機之碳粉之三個主要成份之一,用以配合雷射列印機之磁刷成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細小、不明顯的。如:「細微」、「微小」、「微生物」、「見微知著」。
稍稍、輕、略。如:「稍微」、「微笑」。
衰弱、勢力小。如:「衰微」、「式微」。
精深。如:「微妙」、「精微」。
卑賤。如:「卑微」、「人微言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