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5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徽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安徽、江蘇等省的地方戲曲。相傳係徽州腔和青陽腔於明末清初與亂彈、吹腔交流融合而成,其中亦受崑腔的影響。主要腔調為吹腔、高拔子和二黃。清初流傳很廣,對南方許多劇種皆有深遠的影響。也稱為「徽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十分、猛烈。如:「劇痛」、「劇烈」、「劇毒」、「劇寒」、「劇暑」。
戲。如:「話劇」、「劇情」、「喜劇」、「悲劇」、「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標誌。如:「國徽」、「徽章」、「校徽」。
旗子、旗幟。如:「徽號」。
美的、善的。如:「徽音」。
金山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戲曲劇目。宋代故事戲。內容敘述許仙上金山進香未返,白素貞與小青至金山寺求法海放回許仙,法海不允。白素貞於是聚集水族,水漫金山,法海則召天將應戰。後因白素貞懷孕,體力不支而敗退。川劇、徽劇、平劇等均有此劇目。或稱為《水漫金山》。
漢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湖北、陝西、河南等省的地方戲曲名稱。約有三百年的歷史,原以秦腔演變來的西皮,及安徽傳來的二黃為主要唱腔,並和徽劇相互影響。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荊河、襄河、府河、漢河四支,對湘、川、贛等戲劇的發展都有影響。尤其清嘉慶、道光年間,傳入北京,逐漸演變成京劇。伴奏樂器有胡琴、二弦、鼓板等。也稱為「漢調」。
珍珠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劇目。明代故事戲。敘書生方卿家貧,投奔姑母,遭冷淡待遇,憤而離去,表姐翠娥憐才而暗中贈以珍珠塔。後方卿中試,出仕為巡按,與翠娥團圓成婚。該劇最早來自蘇州長篇彈詞,越劇、川劇、徽劇等均有改編演出。
閩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大陸地區福建省、閩南方言地區和臺灣的劇種。從明末開始發展至今,在發展過程中曾受徽劇和京劇等的影響。主要伴奏樂器有梆笛、二胡及嗩吶等,所使用的曲調則有逗腔、揚歌、江湖和小調等四類。也稱為「福州戲」。
白馬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劇目。三國故事戲。內容敘述關羽助曹操斬袁紹大將顏良的經過。川劇、豫劇、徽劇、同州梆子、河北梆子、秦腔等都有此劇目。也稱為《斬顏良》。
吹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統戲曲中的一種腔調。明末清初在安徽樅陽縣一帶形成,為弋腔的變體,是徽劇的一種腔調。今亦泛稱以笛類伴奏的腔調為「吹腔」。
福州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大陸地區福建省、閩南方言地區和臺灣的地方戲曲劇。從明末開始發展至今,在發展過程中曾受徽劇和京劇等的影響。主要伴奏樂器有梆笛、二胡及嗩吶等,所使用的曲調則有逗腔、揚歌、江湖和小調等四類。也稱為「閩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