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吹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統戲曲中的一種腔調。明末清初在安徽樅陽縣一帶形成,為弋腔的變體,是徽劇的一種腔調。今亦泛稱以笛類伴奏的腔調為「吹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氣噓呼而出。如:「吹氣」、「吹奏」、「吹口琴」、「鼓瑟吹笙」。
風的拂動。如:「風吹草動」、「風吹雨打」。
自誇、說大話。如:「吹牛」、「吹捧」、「吹噓」。
事情不成功或關係破裂。如:「他們的婚事吹了!」
鼓吹:宣傳。如:「鼓吹革命」、「這次慈善募款活動大家要多多努力鼓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體內中空的部分。如:「體腔」、「口腔」、「胸腔」、「鼻腔」。
曲調。如:「崑腔」、「荒腔走板」。
口音、說話的聲調和語氣。如:「腔調」、「廣東腔」、「裝腔作勢」。
話。如:「幫腔」、「搭腔」、「答腔」、「開黃腔」。
國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流行於中國各地的劇種。有近兩百年歷史,清末以北京最為盛行,故稱為「京劇」、「京戲」。民國改北京為北平,稱為「平劇」。以漢調的西皮、徽調的二黃為主要唱腔,同時也吸收其他唱腔,如崑腔、吹腔、梆子腔、羅漢腔等,也稱為「皮黃戲」。表演上唱、做、唸、打並重,且融入武術技巧,多用虛擬性動作。內容則以歷史故事為主,服裝考究,色澤鮮麗,具有獨特風格,對各地的劇種影響很大。由於地區與藝術風格的不同,故分有許多流派,以京派、海派為兩大支。
徽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安徽、江蘇等省的地方戲曲。相傳係徽州腔和青陽腔於明末清初與亂彈、吹腔交流融合而成,其中亦受崑腔的影響。主要腔調為吹腔、高拔子和二黃。清初流傳很廣,對南方許多劇種皆有深遠的影響。也稱為「徽調」。
四平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平劇曲調,為二黃劇之基本。由吹腔演變而來,吹腔用笛子伴奏,四平調用胡琴伴奏,旋律基本相同。平劇如貴妃醉酒、清風亭等均用四平調。
徽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徽劇所用的腔調。主要為吹腔、高拔子和二黃,後也用西皮、高腔、崑腔。清代傳到北京,對京劇腔調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