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7.2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心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默認、默許。南朝宋.謝靈運〈廬陵王墓下作〉詩:「延州協心許,楚老惜蘭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濟水注》:「今徐城外有徐君墓,昔延陵季子解劍於此,所謂不違心許也。」
2.賞識、讚美。唐.丘為〈湖中寄王侍御〉詩:「晨趨玉階下,心許滄江流。」宋.陸游〈先少師宣和初有贈晁公以道詩偶讀晁公文集泣而足之〉詩:「遠聞佳士輒心許,老見異書猶眼明。」
目成心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男女相慕,目光傳情,兩心相許。明.梅鼎祚《玉合記》第六齣:「羅敷知他有夫,不著緊目成心許,雖多夢見,此生應見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可、答應。如:「許可」、「准許」、「許配」、「許嫁」。
表約略估計之詞。如:「些許」、「或許」、「也許」、「少許」。
稱讚。如:「稱許」、「讚許」。
期待。如:「期許」。
這麼、如此。如:「許多」、「許久」。
給予。如:「以身相許」、「以身許國」。
處所、地方。如:「何許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臟:內臟之一。主管體內血液循環的器官。
思想、意念。如:「愛心」、「良心」。
腦海。如:「心思」、「心想事成」。
感情、情緒。如:「心情」、「心平氣和」。
物體的中央、內部。如:「圓心」、「掌心」。
季札掛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吳人季札北過徐君,徐君愛季札劍,季札為使上國,未獻,然已心許之。後還至徐,雖徐君已死,札不背其承諾,乃解劍繫其冢樹而去。見《史記.卷三一.吳太伯世家》。後傳為重友誼、守信用及弔唁亡友的典範。
言而有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話誠實有信用。《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明.崔時佩、李景雲《南西廂記》第三五齣:「老夫人將小姐甘心許,言而有信,因此上不敢慢於人。」
望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聲望的世家豪族。《聊齋志異.卷二.紅玉》:「衛知生望族,又見儀采軒豁,心許之。」
有口無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隨口說說,毫不放在心上。《金瓶梅》第三九回:「你便有口無心許下,神明都記著。」也作「有嘴無心」。
正冠納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李樹下不要整帽子,處瓜田裡不要穿鞋子,可以避免偷李偷瓜的嫌疑。語本《樂府詩集.卷三二.相和歌辭七.無名氏.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後比喻引起他人疑猜。晉.李闡〈右光祿大夫西平靖侯顏府君碑〉:「久要心許之信,夷險不爽;正冠納履之嫌,終始不蹈。」
皮亞傑的適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造成氣球的破裂,最後受到驚嚇,從此之後,對於這種顏色或是同等大小,觸感類似的材質,他可能就會變得小心許多,可能會減少抓取的動作,並且在認識它的時候採用較溫柔的方式,而這樣從一個無法接受,也就是失去平衡的狀態,藉由一次經驗或多次經驗漸漸改變的過程,就是一種調適或也可以說是一種平衡化的歷程。 教育上的使用當一個學生在面對題目的時候,我們通常不會使用一個相同的題目對他做測驗,因為這樣一來便沒有了用處,因此我們最簡單的會從修改數字做起,再來可能就是稍微更改題意,最後可能會用其他形式將同樣的觀念化用到一個實際問題上面,而這個部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