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3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恍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隱約模糊,不可辨認。《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周覽泛觀,縝紛軋笏,芒芒恍忽,視之無端,察之無涯。」也作「恍惚」。
2.神志模糊不清。《文選.宋玉.神女賦》:「精神恍忽若有喜,紛紛擾擾,未知其意。」也作「恍惚」。
恍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茫然迷離,模糊不清的樣子。《儒林外史》第五回:「方才這一番話,恐怕老妹丈胸中也沒有這樣道理,還要恍恍忽忽,疑惑不清,枉為男子。」《紅樓夢》第五回:「寶玉恍恍忽忽,不覺棄了卷冊,又隨了警幻來至後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恍惚:A>似有似無、形影不定的樣子。如:「恍惚可見」。B>神志不清、精神不定的樣子。如:「精神恍惚」。
恍然:忽然的樣子。如:「恍然大悟」。
恍如:彷彿、好像。如:「恍如隔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輕侮怠慢、不注意。如:「疏忽」、「忽視」、「忽略」、「輕忽」。
突然、意想不到。如:「忽然」、「忽隱忽現」。
恍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隱約模糊,不可辨認。《韓非子.忠孝》:「恍惚之言,恬淡之學,天下之惑術也。」也作「恍忽」。
2.神志模糊不清。《儒林外史》第五回:「新年不出門拜節,在家哽哽咽咽,不時哭泣,精神顛倒,恍惚不寧。」也作「恍忽」。
晡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傍晚、黃昏。東周戰國.宋玉〈神女賦〉:「晡夕之後,精神恍忽,若有所喜。」
狂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瘋狂的人。《後漢書.卷二九.郅惲傳》:「使黃門近臣脅惲,令自告狂病恍忽,不覺所言。惲乃瞋目詈曰:『所陳皆天文聖意,非狂人所能造。』」
何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為何、何故。《文選.宋玉.神女賦》:「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紛紛擾擾,未知何意?」《文選.任昉.奏彈劉整》:「整聞聲仍打逡,范喚問:『何意打我兒?』」
勿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憂愁恍忽的樣子。晉.王羲之〈延期帖〉:「兄弟上下遠至此,慰不可言,嫂不和,憂懷深,期等殊勿勿燋心。」
沒魂少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精神恍忽、萎頓。《醒世姻緣傳》第四回:「晁大舍因一連做了兩個夢,又兼病了兩場,也就沒魂少智的。」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