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70.1798 ms
共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恍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茫然迷糊的樣子。《文選.班固.西都賦》:「魂恍恍以失度,巡迴塗而下低。」
|
恍恍忽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茫然迷離,模糊不清的樣子。《儒林外史》第五回:「方才這一番話,恐怕老妹丈胸中也沒有這樣道理,還要恍恍忽忽,疑惑不清,枉為男子。」《紅樓夢》第五回:「寶玉恍恍忽忽,不覺棄了卷冊,又隨了警幻來至後面。」
|
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恍惚:A>似有似無、形影不定的樣子。如:「恍惚可見」。B>神志不清、精神不定的樣子。如:「精神恍惚」。
恍然:忽然的樣子。如:「恍然大悟」。
恍如:彷彿、好像。如:「恍如隔世」。
|
醉生夢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醉生夢死」是用來形容人的生活目的不夠明確,恍恍惚惚,好像是喝醉或在睡夢中。宋代大儒程頤在〈明道先生行狀〉一文中,譴責當今學者說:「雖才高明智,膠於見聞,醉生夢死,不自覺也。」而這一切,乃源自於「道之不明」。正道無法彰明,則「邪誕妖異之說」橫行,迷惑人心,掩蔽良能,即使是聰明之士,亦因受異端邪說的蒙蔽,以致於心智無法清明。「醉生夢死」就用來比喻人糊裡糊塗地活著。另一位宋代大儒朱熹亦曾說過:「『百姓日用而不知』,便是不知所謂發生,亦不知所謂收斂,醉生夢死而已。」(見《朱子語類.卷一一六.朱子.訓門人四》)朱子認為一般人這樣一日過一日,懵懵懂懂,對一切事物的發生都不知其所以然,此即所謂「醉生夢死」...
|
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乘、騎。如:「駕鶴西歸」、「騰雲駕霧」。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一九:「恍恍與之去,駕鴻淩紫冥。」
|
神魂顛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精神恍惚,心意迷亂。明.王玉峰《焚香記》第二六齣:「煩絮得神魂顛倒,心恍恍睡魔催。」《老殘遊記》第二回:「創出這個調兒,竟至無論南北高下的人聽了他唱書無不神魂顛倒。」也作「夢魂顛倒」。
|
爽然若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5 相似詞6 相反詞7 5.例句 1.出處 出自漢朝 司馬遷史記裡的屈原賈生列傳:「讀鵩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翻譯:「讀了賈誼的鵩鳥賦,發現他把生死看成一樣,不在乎離開或留在朝廷;讀了之後,我不禁恍恍惚惚,好像失去了些什麼。」 2.語譯 爽然,是失意的樣子形容一個人恍惚惆悵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悵然若失、恍然若失 相反詞 春風得意 5.例句聽到以前的女朋友結婚了,而且過的幸福美滿,不覺爽然若失。
|
孤形單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孤獨一人。《群音類選.官腔類.卷一○.牧羊記.北海牧羝》:「冷冷清清孤形單影,靜恍恍沒一個人來至。」也作「孤形隻影」、「孤身隻影」。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