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1.26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恍恍忽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茫然迷離,模糊不清的樣子。《儒林外史》第五回:「方才這一番話,恐怕老妹丈胸中也沒有這樣道理,還要恍恍忽忽,疑惑不清,枉為男子。」《紅樓夢》第五回:「寶玉恍恍忽忽,不覺棄了卷冊,又隨了警幻來至後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恍惚:A>似有似無、形影不定的樣子。如:「恍惚可見」。B>神志不清、精神不定的樣子。如:「精神恍惚」。
恍然:忽然的樣子。如:「恍然大悟」。
恍如:彷彿、好像。如:「恍如隔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輕侮怠慢、不注意。如:「疏忽」、「忽視」、「忽略」、「輕忽」。
突然、意想不到。如:「忽然」、「忽隱忽現」。
忽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匆匆。《楚辭.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宋.蘇軾〈舟中夜起〉詩:「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2.草率、不經意。漢.劉向《說苑.卷一六.談叢》:「忽忽之謀,不可為也。」
3.迷惘、迷茫的樣子。東周戰國.宋玉〈高唐賦〉:「悠悠忽忽,怊悵自失。」《紅樓夢》第五六回:「(寶玉)心中悶悶,回至房中榻上,默默盤算,不覺就忽忽的睡去。」
4.失意的樣子。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唐.李商隱〈樊南乙集序〉:「三年以來,喪失家道,平居忽忽不樂,始剋意事佛。」
恍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茫然迷糊的樣子。《文選.班固.西都賦》:「魂恍恍以失度,巡迴塗而下低。」
恍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隱約模糊,不可辨認。《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周覽泛觀,縝紛軋笏,芒芒恍忽,視之無端,察之無涯。」也作「恍惚」。
2.神志模糊不清。《文選.宋玉.神女賦》:「精神恍忽若有喜,紛紛擾擾,未知其意。」也作「恍惚」。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