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4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惚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混沌不清。《文選.潘岳.西征賦》:「古往今來,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氣而甄三才。」
2.神志迷糊。唐.張說〈東山記〉:「雲木虛吟,惚恍疑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恍惚:A>似有似無、形影不定的樣子。如:「恍惚可見」。B>神志不清、精神不定的樣子。如:「精神恍惚」。
恍然:忽然的樣子。如:「恍然大悟」。
恍如:彷彿、好像。如:「恍如隔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恍惚:精神不集中、意識不清的樣子。如:「他昨晚熬夜讀書,所以今天的精神有點恍惚。」
旖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輕盈柔順的樣子。《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紛容蕭蔘,旖旎從風。」唐.李白〈愁陽春賦〉:「蕩漾惚恍,何垂楊旖旎之愁人。」
三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天、地、人。《易經.說卦》:「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晉.潘岳〈西征賦〉:「寥廓惚恍,化一氣而甄三才,此三才者,天地人道。」也稱為「三極」。
神魂馳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志惚恍,難以自持。《紅樓夢》第三四回:「這裡林黛玉體貼出手帕子的意思來,不覺神魂馳蕩。」也作「神魂搖蕩」。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