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4.13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慈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仁慈的心。《紅樓夢》第五回:「如此囑吾,故發慈心,引彼至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憐愛的、有愛心的。如:「慈愛」、「仁慈」、「慈祥」、「慈善義賣」。
母親的代稱。如:「家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臟:內臟之一。主管體內血液循環的器官。
思想、意念。如:「愛心」、「良心」。
腦海。如:「心思」、「心想事成」。
感情、情緒。如:「心情」、「心平氣和」。
物體的中央、內部。如:「圓心」、「掌心」。
全人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且陸續有相關的實驗學校開辦,例如台北縣森林小學、苗栗縣全人高級實驗中學、台中縣磊川華德福小學、宜蘭縣慈心華德福實驗學校等。這些實驗學校力求突破傳統升學的教育思維,強調「學生為主、共同參與及行動省思」的精神,來開展學生的多元智能,企盼能培育出全人的下一代。二、全人的意義全人(holistic person)一詞就中文意義來解釋,是指完整的個人,是相對於半人或非人,但又與完美之人(complete man)不同。它正是透過批判半人或非人的過程,確立起全人的意義。就西文字義來解析,全人一詞的根源是取自希臘文的字源,holist...
拋頭露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鏡花緣》第二四回:「老者嘆道:『如此幼女,教他天天拋頭露面,今已數日,竟無一人肯發慈心,卻也可憐。』」
菩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用語。梵語bodhisattva的音譯,全名為「菩提薩埵」,意譯作覺有情。其義有二:一、專指成佛前的悉達多太子。《修行本起經.卷下》:「菩薩見此眾生品類,展轉相吞,慈心愍傷,即於樹下得第一禪。」二、指具備自利、利他的大願,追求無上覺悟境界,並且已證得性空之理的眾生。菩薩所覺悟的境界在佛之下,而在阿羅漢之上。《佛說十地經》卷二:「菩薩既得如是大慈、大悲、大捨意樂已,為欲救拔一切有情,轉更訪求世出世間諸利益事。」《初刻拍驚案奇》卷八:「弟子虔誠拜禱,伏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使夫妻得相見。」
溫柔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沉湎女色時,溫柔歡悅的境地。語出漢.伶玄《趙飛燕外傳》:「是夜進合德,帝大悅,以輔屬體,無所不靡,謂為溫柔鄉。」《紅樓夢》第一回:「如蒙發一點慈心,攜帶弟子得入紅塵,在那富貴場中溫柔鄉裡受享幾年,自當永佩洪恩,萬劫不忘也。」《聊齋志異.卷九.天宮》:「遂使糟丘臺上,路入天宮;溫柔鄉中,人疑仙子。」
狠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仁心、慈心
華德福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一手的接觸認知與外在環境直接互動。因為律動與平衡感的發展與意志力和情感生活有關。目前在台灣宜蘭已有慈心華德福實驗中小學的創立,提供從幼稚園到國中的學校教育。
慈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比喻慈心如雲般的廣大,庇蔭著一切眾生。南朝梁.簡文帝〈大法頌〉:「慈雲吐澤,法雨垂涼。」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五.姑妄聽之一》:「仰藉慈雲之庇,庶寬雷部之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