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04.24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慕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慕勒(1850~1934)為德國心理學家,從事感覺、記憶、學習和色覺的研究。因與其父(Johannes Müller, 1801~1858)約翰慕勒或稱老慕勒為柏林大學生理學教授,其名著為〔人身生理手冊〕(Handbook on the Physiology, 1838)同名於世,為易於分別,人稱「小慕勒」。
  慕勒於一八六八年入來比錫大學學習哲學與歷史,從熟悉費希納(G.T. Fechner, 1801~1887)之〔心物學〕(心理物理學,即用物理學方法研究心理學)研究,而將其研究法加以改進,成為一種方式。自一八八一年任教於哥廷根大學至退休。
  慕勒的主要研究在視...
慕勒-萊爾錯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體的知覺經驗是由環境中的種種刺激所引起,而知覺經驗中對客觀刺激所做的主觀解釋往往失真,就真實性標準度量,有明顯的差距。這種不符合刺激物本身特徵而扭曲事實的知覺經驗,在知覺心理學的研究中稱之為錯覺。
  憑藉個人之眼睛所見而構成扭曲失真的知覺經驗,稱之為視錯覺(Visual illusion)。在知覺心理學的研究方面,所發現的錯覺現象以視錯覺居多,慕勒-萊爾錯覺(又稱慕氏錯覺)就是屬於視錯覺。吾人利用眼睛觀察甲乙兩條相等長度的線段,甲乙兩線段所附的箭頭方向不同,如下圖:
  
  我們會覺得乙線段比較長,此一錯覺現象,稱之為慕勒一萊爾錯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念。如:「思慕」、「愛慕」。
欣羨。如:「羨慕」、「仰慕」、「慕名而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嚼口的馬絡頭。如:「鞍勒」。
收住韁繩。如:「懸崖勒馬」。
強制。如:「勒索」、「勒戒」、「勒令退學」。
刻識、作記號。如:「勒石」、「勒碑」。
用繩子、皮帶等綑綁或套牢後,再用力拉緊。如:「勒死」、「勒緊褲帶」。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