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8.3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懇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誠懇真摯的請求。《五代史平話.晉史.卷上》:「敬瑭懇求朝廷求添兵運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誠、熱切。如:「懇切」、「誠懇」、「懇求」、「懇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懇託、乞助。如:「求助」、「懇求」、「乞求」、「祈求」、「請求」。《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傳下.華佗傳》:「又有疾者,詣佗求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渴望、懇求。如:「希求」、「希冀」。《後漢書.卷二三.竇融傳》:「憲威權震朝庭,公卿希旨,奏憲位次太傅下,三公上。」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必有盛才重譽改革體裁者,實吾所希。」
力不從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變,他就算有心,力量也不足以平定動亂。到時不但對國家會有極大的傷害,群臣之前的努力也會付諸流水。班昭懇求皇帝讓哥哥回國,不要讓他就這樣老死異鄉。信的內容處處流露出深厚的兄妹之情,皇帝看了大受感動,下詔讓班超回國,而班超在回到洛陽一個月後就病逝了。這裡的原文就用了「超之氣力,不能從心」。另外在《後漢書.卷八八.西域傳》,也提到東漢初年,漢光武帝復興漢室,西域各小國都來歸附,希望能得到保護,避免被他國併吞。但等了許久都沒看到漢室派兵過來,非常著急,鄯善國的國王就寫信給漢光武帝,說明漢帝國再不派兵前來,就只好去依附你們的敵人-匈奴了。漢帝鑒於國內局勢剛剛穩定下來,短期之內無法派兵到西域保護這些國家,...
慷慨解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兒子」,原來是已過世的父親之魂,附在妻子身上。原來是有四個人要來捉拿杜秀才妻子的魂魄,經老父百般懇求,並解囊拿出銀兩來賄賂,這四個人才答應放人。等妻子醒來,探問之下,所言和其父相同。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慷慨解囊」,用來指輕財仗義,毫不吝嗇地捐助錢財給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懇求、乞求。如:「請人幫忙。」、「請求」、「請假」。《隋書.卷七○.李密傳》:「密初辭不受,諸將等固請,乃從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請求、懇求。如:「央求」。《水滸傳》第二四回:「老身也前日央人看來,說道明日是個黃道好日。」
央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懇求、請求。《紅樓夢》第六一回:「少不得央求寶二爺應了,大家無事。」《老殘遊記二編》第二回:「把兩位師爺請出去,再三央求,每人送了他二十兩銀子,才算免了那一晚上的難星。」
坐立不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坐立不安」指是一個人情緒不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這個成語可能出自於北周姚僧垣的故事。姚僧垣精通醫術。大將軍、襄樂公賀蘭隆原先就有氣喘的疾病,加上身體水腫,導致呼吸急促,以致焦急、煩躁,心神不寧,坐臥不安。有人勸他服用決命大散,可是他的家人猶豫不決,於是去請教僧垣。僧垣不贊成服用決命大散,並直言如果想自行服用,就不要來問。說完就想棄之而去。但是在賀蘭隆的兒子再三懇求,僧垣開了處方,賀蘭隆服用兩劑,病就全好了。後來「坐立不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焦急、煩躁,心神不寧的樣子。出現「坐立不安」的書證如《三國演義》第二六回:「(關)公退,尋思去計,坐立不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